第一百五十三章 试射火炮 二(1 / 2)

“可以。”工匠看了他一眼,随即解释道:“通过下面垫的锲子,可以炮口的高度。辅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装填药包的火药量,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射程——刚才的五百步,应该是这种火炮的最大射程了。而且,这个的过程并不麻烦。”

“射程也能!”军官越发兴奋起来。

“还远远不够。”

李毅适时插口,吸引了人的目光:“按照我的估算,这门炮改进下去,射程至少能超过八千步!若是加大炮管长度、厚度,增加装药量,未来的火炮即便射出上千步、万步也未尝不可能。”

“射程超过几千步?”

别说是军官了,就连亲手铸造了这门火炮的工匠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能够将实心铁弹发出几千步的武器,出现在战场上会是什么情景?

很多人甚至难以想象那个场面,只怕敌人还没接近,就被自己这边的火炮轰垮了吧?

“如此的神兵利器,威力远超那小炮,不知道小恩公可有起名字?”有人不由得追问了出来。

李毅想了想,封给这种全新的重型铁炮—个响亮地名……大将军炮!

就在诸将还在喜悦的讨论中,新一轮的试炮还在。沾了水的毛毡刷在滚烫的炮膛之上,再度激起了升腾的白气,随后是装药、压实并装填炮弹。就在在场的军官们以为接下来的发射会如同先前那样时,意外降临了。

或许是先前的几发试炮让炮膛不堪重负,也可能是装填的药包超量,亦或者其他什么问题,铁钎引燃药包后,剧烈的爆炸中,铁炮的炮膛在人的震惊注视下炸裂开来。附近几名操炮的勇丁,几乎瞬间被爆炸和溅射开来的碎片射到。一人当场死亡,另有两人受了轻重不同的伤势,倒在地上惨叫了起来。

所幸的是,由于观炮的军官和李毅离的够远,倒并没有人被这次事故波及。

“这、这是?”

没有防备的军官们惊呆了,他们一时间没明白发生了什么。本应该是杀敌的武器,为何反而伤到了自己人?

只有在场的刘大匠和李毅明白,他们遭遇了“炸膛”。

先前的开炮流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规范的地方。那最大的可能,还是铸造火炮的方法和铁的质量不行。

对此,李毅丝毫不感到奇怪,只是有些遗憾。先前几门炮一路试射到现在,他差点以为这些火炮已经接近实战了。但现在看来,果然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至于负责铸炮的工匠就更见怪不怪了,过去几月的研制和实验中,类似的事故起码发生了十几起之多,死伤的操炮勇丁超过了两位数!

若不是有高额的功绩在前面,又承诺即便死了家人也有双倍的抚恤,想要招募合格的炮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竟然还有炸膛这种事?”

弄清了问题,在场的军官们脸色都不太好了。先前的兴奋,犹如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火炮明明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威力,却始终没有投入实战,而是还在试射场不断改进。

随着冷静下来,这些军官们也逐渐找到了更多火炮的缺点和不足。

“造价似乎远比抛石机要高昂,听几位所言,似乎工艺也更复杂,怕是难以大规模制造。”

“千斤重的铁炮,将来或许还会更大更重,守城尚可,野外战斗该如何搬运?”

不能解决便携和运输的问题,火炮的实战价值会大打折扣。这个问题一提出,人都深思起来。更有对火药有粗浅了解的张明德,提了一个更加的问题:“我观这火炮,似乎是以炮药为引,驱发炮弹。万一炮药受了潮,又或者遇到雨天,该如何是好?”

火炮在雨天无法作战,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几个问题接连提出,再加上刚刚发生的炸膛惨剧,军官们因为骤然看到划时代武器的兴奋彻底冷静了下来。他们意识到,至少就目前而言,刘大匠研制的这种武器还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短期之内,只怕铁旅还没办法将这种新武器投入实战,战斗力提升的希望又减少了一些!

这一点,李毅心知肚明。看了看突然间又有些沮丧的手下,他笑了笑,意简言赅的道:“诸位不必失望,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现今我们一直在研究制造这种火炮,只要刘大匠他们这些匠人一直在努力,要不了多少时间,定能装备起来。这种火炮,从开始研制到现在才短短几个月,只要再多花一些时间,诸位提出的问题,总归都是可以改进或者设法避免的。”

到那时,才是火炮这种新时代战争之王出现在战场、横扫天下的时候。

带领军官们见识了全新的火炮武器后,这些心满意足的军官们暂且退下,讨论起了今天的见闻,或者各自交流对火炮的运用和看法。李毅则留下了几名主要的工匠,跟他们交流关于火炮改进的心得。

老实说,李毅对铸炮的知识和了解掌握的并不多。脑袋里的东西也是杂乱破碎,没有办法找到一些相关材料研究。现在这个阶段,他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宽泛,但深度欠缺。涉及到具体的铸炮细节上,没法给予确切说明,只能在一些大方向和宏观的构架上给予指示。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已经让这些铁匠们收益良多,帮他们省了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时间了。

“火药包的设计,日后要考虑防潮防水的处理。”

“另外,关于火炮射程的问题,除了炮管长度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曾经强调过的气密性。炮膛内的铁壁不够光滑,有砂眼的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射程,而且还跟炸膛有一定的关系。”

“还有火炮移动的问题,以前只跟你们说了铸炮的事,忘了说炮架这个物事了。那是一种活动支架,延伸出来的车把可以固定在地上,用来反后坐力,还要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炮口的角度。有了它,火炮就能比较便捷的自由移动。”

“对了,关于让火炮炮管能承受更大膛压的问题,本王还听过一个法子,叫做水冷自紧。可以让铸造中尚未冷却的火炮从内部开始冷却火炮有一个从外向里的力,相当于在炮身外面额外缠上一圈铁箍,进而使火炮能承受更高的膛压。不过,这个法子能不能行,具体又该怎么做,本王也不确定,只能告诉你们一个大体的思路,其他的还得你们慢慢研究……”

用了差不多一刻钟,给这些工匠们提出了他能想到的最后的提议和看法后,李毅最后给予了总结:“姑且照以上这些去改进吧,样式主要以小口径的小炮和最大的大将军炮为主。在现有的基础上,什么时候铸造的火炮可以连续打一百炮不炸膛,什么时候就可以定型生产了。”

这样说着,他环视了几位工匠一圈,允诺道:“届时,匠人都有重赏!”

刘大匠等匠人都知道李毅说到做到,对于匠人的发明奖励一直是十分慷慨的,投入了难以想象的钱粮。为此,甚至连兵器的材料都是被挪用了。除此外,对于工匠们的功绩赏赐也都远超其余。对他的承诺,在场的工匠们自然没有怀疑,一个个都精神振奋了起来。

连小恩公都说是重赏了,想来必然是一笔惊天的财富吧。

这种物资上的鼓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几名工匠无不感恩,发誓必然会加班加点改进更强更稳定的火炮。

虽然这次试炮,并没能圆满达到李毅的要求,但仍旧是火炮研发和运用的过程。虽然出于保密和对将士负责的态度,否决了立即推广火炮,但铁旅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热兵器却是事实。只要等目前的问题进一步克服、改良,就能全面投入生产和推广。

到那时,一支横空出世的、装备了成熟火炮的部队,必然会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震惊整个东大陆。

为此,这次从试射场返回后,李毅甚至秘密组建了一支数目约在两个屯的测试兵力,用来摸索、尝试火炮的运用。日后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将是火炮部队推广的第一批教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