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对策(1 / 2)

太阳炽热的晌午,李毅他们五个人六匹马终于到了高阳城前。

孙铈端坐在马背上,看着远处黑黝黝的城墙道:“总算是回来了,这几天跑到京城赶考,也不知道何文兄和耀文兄两人怎么样?”

李毅翻身下马,整理好缰绳,“到底怎样回去了自然就知道,我们这次因为案件耽搁了两日,也没个书信,怕是他们着急了,还是快些走吧。”

几人并非官府信差,所以不能骑马进城,只能牵着。

其余人纷纷下马,孙铈叹了口气,暗道子正什么都好,就是太守规矩。

他们两个哪个兵丁不认识,直接进去也没人敢拦,有什么必要做这些耽搁时间的而事情。

几人顺着官道直行,因为官道失修已经满是泥土,几匹战马慢慢缓行也是有些尘土,一时间头顶太阳金晃晃的温暖灼热,使得身前都是灰蒙蒙的扬尘。

高阳是个中县,城中百姓顶多几百户,所以城外倒是有很多百姓陆续买地定居下来。

就想着东北方就有一片建筑,木楼砖房,挨家挨户;高低错落,层层叠叠。

他们大部分按照井字排列,也就是横竖各两道,划分八块民居,最中间的乃是水井。此法乃是黄帝首创,传了近万年华夏百姓依然如此安居,只不过规模大了很多。

李毅走在最前面,城门口已经有百姓在排队入城。

左右看了看,虽然河南灾民全都聚集在保定府,但是这高阳城墙周围并无灾民搭建草棚,更是没有看到灾民进城。

这是好事,说明马何文他们安顿灾民的工作做的不错。

李毅牵着马,虽然进出城的百姓不是很多,但是安全还是有兵丁检查。这个时候外面混乱,好多破产百姓就成了盗贼流匪,到处作乱。

守门的兵丁还是十分尽责的,一个个的查看,唯恐放了什么坏人进了城中。

孙铈归心似箭,那里还愿意等候,直接道:“这等个什么时候,尽是耽搁事情,我们直接进去吧。”

孙铈乃是孙家子弟,这些守城的兵丁都是认识,所以他也不怕,就要直接进城。

李毅见了皱皱眉头,拉了他一把,“城门搜查乃是官府的规矩,百姓都是等候,你我乃是读书士子,应当是做个表率,怎能这般仗着身份硬闯?”

孙铈闻言倒是不以为然,直接道:“兵丁不识百姓,所以检查。我们他们都认识,干嘛浪费哪个时间,进去就是。”

“官府是否规定兵丁认识之人就可直接进城?”李毅问道。

孙铈无奈道:“当然没有。”

看着孙铈,李毅开口道:“这不就得了。官府并非规定,你我这般直接进去,就是坏了法度。今日我们认为兵丁认识直接进去,百姓却不知道,还以为兵丁徇私。就算他们知道,那么他们若是认为自己并非坏人,心中无愧不愿受检查,也直接进去,那么官府的规矩不就成为一纸空文了吗?”

“我等进去,又不是单纯依靠兵丁认识,乃是我等的身份,那些百姓哪里敢效仿。”孙铈有些不服气的道。

李毅听了气急反笑,“若是如此,我们就比他们高上一等?”

孙铈闻言诧异的看了看李毅,“我们乃是童生,这次院试的中,就是秀才,怎能是寻常百姓能够相比的?子正,你这话说的好生奇怪。”

李毅闻言一滞,转过头看着陈红燕。

陈红燕自当是两人拌嘴,当下捂着嘴巴笑道:“这种小事你们两人还能吵起来,真是不怕旁边的人笑话。”

李毅和孙铈闻言环顾左右,发现旁边人都是纷纷看过来,向来是刚刚两人的对话有些意思,他们都听到了。

李毅脸色微微一红,却还是问道:“我倒不同意谦和所言。”

孙铈也叫道:“子正,我看你是和安新那群流民呆久了,不知道尊卑有序的道理。”

李毅微微一愣,他骨子里只分亲疏,不论尊卑,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对。

孙志和朱齐龙都是笑着在旁边看着,他们也是少见李毅这般。

陈红燕笑道:“李毅,你这人哪都好,就是在这方面转不过来弯。以前你就是个流民,虽然在安新有些势力,也并没多少人在意。但是如今安新商品倾销天下,高阳辅国社又是天下闻名,你已经今非昔比,乃是天下瞩目的大才,自然不能与常人一样。”

朱齐龙也是笑道:“公子,单不论这些,你取得功名,快要成为秀才,又怎能是寻常百姓能够相提并论的呢?”

三人都是这般说,李毅闻言也是有些动摇。

按照他们的想法,自己取的功名,权势颇大,就自当是尊贵一等,平常百姓就比自己低劣一等,所以无论是这时候进出城门,还是其他方面,都应该有个尊卑秩序,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但是自己却是认为无论取的多大的功绩,都是人人平等,只不过权势财富有个高低之分。而作为一个有权有势的大人,绝非能够堂而皇之的凌驾于小民之上,若是堂而皇之,就是不仁不义,不守规矩。

如此想法,好像和孙铈他们这些古人有着一些本质的差别。

李毅心思变幻,却也没有认为孰对孰错,只是心中恍然,自己有些方面还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

孙铈等人还当是李毅转不过来弯,只是发笑。

“子正,你倒是要转变想法,不然要是今后失了体统,可是要被人笑话的。”孙铈满脸笑意的道。

李毅摇摇头,不管怎么样,若是仗着有权有势就能超越官府的法度,这样一来最后这些法度都会成为一纸空文。

想到这里,李毅还是摇头道:“无论如何,我们若是这般直接进城,就代表有些人无需检查。若是有歹人混入,岂不是容易很多,所以我们还是稍等片刻吧。”

说完就直接牵着马等候。

孙铈他们相视露出苦笑,子正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过较真。

几人等了一会,就到了城门前。

李毅牵着马匹上前,盘问检查,可是兵丁抬头见了他,却是惊讶道:“李公子,你这是从京城回来了?”

如今辅国社以一己之力救济灾民的事情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李毅这个辅国社社魁也是名声在外,这些兵丁哪里会不认识他。

李毅笑了笑,道:“正是。城中最近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兵丁见李毅回话,像是喝了酒一般满脸兴奋,“换成往年,灾民入境怕是是非不断,但是今年有您赈济灾民,城中哪里会有事。”

李毅闻言笑了笑。

这时候兵丁拍了拍脑门,告了一生罪,“光顾着说话了,耽搁不少时间。您入城吧。”

说完就招手放行。

李毅诧异道:“你这不是还没检查吗?”

兵丁恭敬的笑道:“这个城中谁不认识您,哪里还用检查,直接进城就是。”

李毅等了半天就是守官府的规矩,但是这个时候却是直接被放行。

孙铈见了满脸玩味的看着李毅,笑道:“我就说嘛,还等什么等,这些兵丁哪个会拦我等。”

李毅还未说话,旁边的兵丁就笑道:“孙公子说得对,以后尽管直接进城就是,不用专门等候。”

看着眼前这一幕,李毅只能沉默无语。

尊卑有序,尊者就代表着掌握特权,自己放弃特权而追求法度,倒是成了笑话。

最让他失望的是,特权阶级使用特权乃是利益使然,但是底层百姓官吏却也无维护法纪的观念,反而认为特权阶级凌驾于法度之上乃是天经地义,这般如此,怪不得一旦朝廷腐朽,整个王朝就会乌烟瘴气,无法逆转。

以小见大,就有良多感慨。

孙铈等人直接进城,就连仆从孙志都是一副理所应当的直接进城,看向李毅还在偷偷发笑。

朱齐龙牵着马匹走过来,看着眼神深邃的李毅,轻声问道:“公子,怎么了?”

李毅从沉思里清醒过来,看着进城的众人,坚定的道:“把东西卸下来让兵丁检查,检查完了我们再进城。”

朱齐龙微微一愣,不知道自家公子为什么这般固执。

当天,李毅他们回到了孙府,京城之行算是完全告一段落。

李毅洗漱之后,就要和孙铈一同去拜见孙师,一方面是说明京城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这次太仓贪腐的案件。

这次的贪腐案件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却是大事化小的手段,不管是李毅还是孙铈都从中看出来朝廷的**情况已经多么严重,所以这些事情还是要让孙师知道的好。

孙师如今在高阳不问世事,对于朝政没有丝毫的干预,但是他德高望重,对于朝廷的影响力还是很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重返朝堂。

虽然朝中相传新皇想要让孙承宗进京担任兵部尚书,但是并不顺利。几个大臣所推举的都没有孙承宗,新皇几次三番暗示,但是掌握了朝政的东林党还是不愿意放一个不受控制并且位高权重的大臣朝堂,分散他们的权势。

从这方面看来,崇祯对于朝政的把握力度还是有些弱的,在和东林党的权利争夺方面,很多时候都是妥协和退让。

当天傍晚,两人得了传话,说是孙师在书房等候他们。

孙铈和李毅不敢怠慢,就立刻结伴前去。

走出门廊,孙铈满脸苦笑道:“也不知道我爹到底怎么了,平日里连我这个儿子都是不多见,就算想要见还要通报一声,像是拜见什么大官一样。”

李毅闻言笑道:“你要是想知道,待会直接问问不久知道了。”

“那是不敢。我这老爹严厉起来可是让人害怕,接下来还要准备应付辅国社的事务,可是不能吃上一顿板子。”孙铈连连摇头道。

这般说自家父亲可是不和礼法,好在李毅也不是其他人,倒是没什么关系。

两人到了书房,孙铈轻轻叩门。

“父亲,我和子正来了。”

不久里面传来声音,“进来吧。”

孙铈当下看了看自己的仪容,发现没什么问题这才推门进去。

自家老爷子可是极其重视家规家风,要是自己做的不好,可是免不了一顿训斥。

李毅跟着走进去,站在书桌前,看着面前须发斑白的老人。

这个当今天下德高望重的重臣虽然赋闲在家,但还是有种官员不怒自威的威仪,坐在书桌前像是猛兽一样踞坐在那里,一双眼睛在烛火的照映下炯炯有神。

李毅和孙铈都是安安静静的站着,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京城的事情我大概都知道了。”孙承宗幽幽的道,声音虽然轻,但是却有着十足重量。

孙铈连忙道:“父亲,我们这次来还正想跟你说这件事呢。”

孙承宗点了点头:“这件事先不说,你们这次院试考的如何?”

“谦和,你先说。”孙承宗低低的声音传来。

孙铈连忙道:“孩儿发挥的都不错,策论都是点中了题目,就是文辞稍显平实无奇。还有……”

说到这里,孙铈偷偷的看了看孙承宗的脸色。

“还有什么?”孙承宗问道。

孙铈咬咬牙,“还有就是经文有个破题出了些差错,典故怕是记得有些偏差。”

听到孙铈的话,李毅忍不住转过头看他。

古代读书就是要博览古今,全都记住,好引经据典。孙铈将典故记得有些错误,这个可以说是十分低级的错误,怪不得刚刚他迟疑半天。

房间里的气氛顿时低沉下来,孙铈不安的低着头,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还是这么低级的错误,自家父亲发誓要大发雷霆。

“抄错的是那本书上的典故?”好半天,孙承宗才沉声问道。

孙铈不安的道:“乃是《史记》。”

听到这里,李毅又是转过头看了孙铈一眼。

孙铈都快哭了,按理说这么的书应当都会记住,但是自己好死不死的头一发昏,就记忆出了偏差,结果弄出这等问题。

“这次院试你若是还不过,就辞去辅国社的事情,安心在家读书吧。”好半天,孙承宗才回答道。

孙铈闻言心里一颤,他虽然自认为自己通过院试没多大问题,但是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把握。若是这次没过,自己不仅没了秀才功名,还要失去辅国社的总理位置,这绝对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他又不敢反抗自己父亲的交代,只得唯唯诺诺的点头答应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