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军备(1 / 2)

刘兴祚恭恭敬敬的向李毅施礼,道:“督师,这段时间东虏境内连连发生时段,都传说是一队身披东虏各旗甲衣,训练有素的骑兵队伍。此事,督师可是知道?”

李毅笑着道:“看来你是想到了。”

刘兴祚闻言满脸喜色的道:“这种事情,往日根本就未曾发生过,而偏偏是督师大人前来辽东之后才发生,所以属下斗胆猜想,应当是督师的谋划。”

李毅道:“骑兵作战,自然是要多些准备。既然祖大寿等一帮将门不肯服从我,那自然就需要我自己想办法打开局势了。”

刘兴祚疑惑道:“督师大人的意思是,属下不明白,这样做对于打开辽东局势有何帮助?”

“这件事并没有这般简单。刘大人看来,我这般做,有何好处?”

刘兴祚低头想了想,道:“十五到三十五人的骑兵队伍,一人三马,来去如风,作为哨骑最是恰当。若是能够选拔壮士,突袭东虏田庄,定然能够给予东虏很多的麻烦。”

李毅笑着道:“哪还有什么坏处呢?”

刘兴祚又道:“坏处就是接连行动,东虏必定重视,若是调集大军围剿,这些精锐骑兵,怕是难以逃脱。”

李毅闻言哈哈一笑,道:“刘大人倒是看的明白。”

两人议事堂,两边各色将官纷纷站起来。

一些将官看着年轻的过分的李毅,一个个面露惊疑,很难相信新任督师居然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后生。

李毅投以温和的笑容,在刘兴祚的引导下走上正位,笑着道:“诸位同僚不必客气,我们之前还在铁山伏击过济尔哈朗,都是一起打过仗的兄弟,快坐下吧。”

将官们闻言面面相觑,都没有想到督师大人居然这么好和蔼,丝毫没有拿架子。

但就算如此,他们也不敢对于李毅露出丝毫的不敬。

要知道不管伏击济尔哈朗,还是夺取金州和复州两城,都是李毅率领大军取得胜利,接连大胜,乃是金国骑兵以来稍有的胜利,他们对于李毅也是心生敬畏。

刘兴祚的弟弟刘兴治拱手道:“当初一战,大人单骑破阵,击杀贼头李永芳的壮举,我们还都谨记在心。”

这时候刘兴祚笑着道:“你们怕还是不知道。最近建奴领地接连出现精锐骑兵截杀建奴,短短半月,就杀了不下三百人,而这些骑兵,为首的尽是督师大人麾下铁丁。”

刘兴治满脸惊讶的道:“可是在京城之下击败皇太极前锋,使得建奴不敢掠夺,仓皇北逃的铁旅兵丁?”

刘兴祚笑着道:“你这小子,整个大明,除了督师大人严加训练的铁丁,还有那支军队兵丁能够在野战,杀的建奴胆战心惊。”

李毅派出精锐骑兵骚扰后金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辽东。不同于以往大明军队在野战不是后金的对手,这一站靠着先进的火器和战术,铁丁率领精锐的督标营骑兵常常能够以一当三,常常二十人的骑兵队伍,就能够击败六十人的后金马甲兵。

这么强大的战力,在辽东的明军内疯传,但是真正相信的并没有多少人。

李毅也意这些,对于他来说,此次作战的作用并非是鼓舞士气。因为烂泥扶不上墙,一群躺在烂泥坑里还能自得其乐,糟蹋自己的军卒,他们的士气不足一提。

李毅坐在正位上,看着下面的将官们道:“刚刚我和刘大人说起这件事,刘大人认为此事有利有弊,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督师大人要听我们的意见?”一个将官不敢相信的望着身边的同伴。

要知道往日里都是官员下令,他们武官去执行,什么时候他们一群低品的武官能够给督师大人提意见了?

李毅虽然年轻,但是威势十足,将官们不敢低声议论,只能沉默不语。

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一个低贱的武官若是敢在战场上向指挥大军的文官大员提意见,很可能会被拖出去砍掉脑袋。

李毅的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

安新铁旅之内,不要说一个营,就连一个伍的铁丁都会讨论战事,有好的意见也会向上一级的屯长提出来,借此立功。而大明的军队里,却还是维持一种老一套的古板做法。

武官的骨头已经被敲碎,要想让他们明白,自己才是战场的主宰,这件事怕是任重道远。

李毅并不责怪他们,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李毅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

“刘兴治,我听刘大人说你好读兵书,大家不愿意说,你愿不愿意?”李毅笑着引导道。

刘兴治听到李毅当众夸奖自己,稍微有些羞涩,一双眼睛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刘兴祚明白,督师大人并非是以往高高在上的文官,他是一个真正爱兵如子,愿意包容和培养他们这帮丘八的靠山。

看到自己的哥哥点头,刘兴治心中有了些勇气,站出来看着李毅道:“督师大人,我认为这件事太过冒险?”

“奥?”李毅有些兴致的看着刘兴治,道;“你仔细说说。”

刘兴治道:“派出精锐的骑兵小队,由精锐的铁丁担任队总,督标营的骑兵为骨干,确实能够杀光庄园内的鞑子。若是偷袭人数不多的鞑子巡逻兵,也能够获得斩首军功。可是东虏定然会想办法反击,到时候精锐骑兵损失过大,我们却只能够烧掉一些庄园,杀死一些鞑子兵,这样一来,我们可就是亏大发了。要知道,一个精锐骑兵,放在那里都是宝贝疙瘩。”

刘兴治的话让李毅哈哈一笑。

从付出和回报这方面来说,确实十分的有说服力。

李毅点点头,夸赞道:“你说的非常好。在你看来,精锐骑兵队伍在袭击东虏的时候,自身也会有损伤,得不偿失,也是对的。但是你知道精锐骑兵队伍和鞑子兵之间的战损比是多少吗?”

刘兴治满脸的疑惑,他并不十分明白战损比的概念。

李毅道:“战损比,就是敌方付出伤亡,与我方付出伤亡的对比。比如以往我们明军死伤六人,才能杀死或击伤一名建奴,这就是战损比。”

刘兴治挠挠头,道:“这个对比倒是有意思。大人懂得东西可真多。”

李毅笑着道:“这些都和分析战事息息相关,作为将领,都应该知道的。你猜猜,精锐骑兵小队和鞑子兵之间的战损比,能有多少?”

刘兴治看了看旁边的将官们,想了想道:“以往的战损比既然是一比六,我军死伤六人,才能杀死一个鞑子兵。那么督师大人手下都是精锐,应当能够做到一比三吧。”

一个将官听了忍不住道:“刘兴治,你这猜的不对。督师大人手下的铁丁可是用一千人,击溃了鞑子的六千人,怎么说都应当厉害些。”

刘兴治有些不服气的道:“你懂个什么?骑兵中大部分都是袁崇焕督标营的骑兵,他们也算是厉害?我看啊,一比三正好,督师大人你说呢?”

李毅笑着点头道:“你这个数字倒是没错,但是反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