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九连城(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325 字 2021-07-08

除了冯玉祥的九兵团以外,冯霖指挥的八兵团也部署在国境线附近,这两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红军将领都是红军高级将领中比较少见的北方人,但和出身老北洋的冯玉祥不同,冯霖则是根正苗红的社会党老革命。

两人聚在九连城附近的司令部指挥所内,参谋人员们就按照冯玉祥的意思直接把大幅的军用地图整个摊开,扑在地面上。

然后冯玉祥和冯霖各自带着一大批军政要员弯下身子,都三五成群蹲在地图边上,参谋们则几乎是趴伏在地图上用铅笔飞快做着各种各样的标记。

“朝鲜驻屯军是我们最大的对手,他们也有十几万兵力,按兵力数量来说跟八兵团、九兵团是旗鼓相当。”冯玉祥沉声道,“但从青岛的历史来看,同等兵力下红军要应付日军进攻还是有一定困难。”

冯霖抬起头反对道:“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是这样!那从现实呢?我们要依据现实来做判断。红军经过这几年来的整军备战,战斗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有朝鲜同志的帮助,比日本人更了解鸭绿江战场的实际情况。我以为对朝鲜驻屯军,我们是有一些优势的。”

九兵团的副参谋长张自忠则说:“红军的常备兵力较多,日本军队则比较依赖于战时进行后方动员来扩充部队。若论刚开战时,则一定是我军占据最大兵力优势的时候,这个优势我也以为应当把握住,不能放任有利于我军的窗口时间流逝掉。”

冯玉祥低吟道:“南满、鸭绿江、中东路,三大战场,边司的作战计划还是优先对付南满一路,鸭绿江战场是次要战场,边司对我们的任务还是以守住国境线为主,必要时刻甚至可以退到临江的第二线……”

“总的战略计划是这样,但战术方面我们还是要抓住优势的战机!”冯霖斩钉截铁道,“红军也从来没有坐以待毙的传统,我们要主动出击。”

“从欧战的情况来看,一般而言还是防御的作战条件更为有利。”九兵团副参谋长张自忠继续解释说,“但抓住日军登陆的机会,实行一定规模以下的短促突击还是有用的。”

张自忠的话实际上就代表着冯玉祥的意见和态度,他看冯霖也没有再表示反对的意思,便直接说:“那就首先对义州日军进行反击,战场……”冯玉祥扫了一眼地图,道:“就在水口镇!”

水口镇在义州东北方向,正对着安平河口,这里江水最浅,水流也最缓慢,在秋冬时节就连普通人都可以徒步跋涉过江,它的上游则遍布悬崖峭壁,极难通过,日军第三师团的一股大部队就是从水口镇渡江抢占安平河口。

刚巧不巧,中日两军都选择了这一地带作为突破目标,两支军队遂在深夜之中不期然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过如此了。

但对中国红军来说,由于朝鲜红军同志和乡民暗中偷渡过江送来的大量情报,使得红军在安平河口——水口镇战斗爆发以前,就提前占据了极大的视野优势,日军的大部分行动都被红军发觉,相反,红军的行动对于日军来说则完全隐没于黑暗之中。

因此当黎明拂晓到来前的最黑暗一刻,当红军的冲锋号声响彻江岸之时,第三师团那些刚刚渡过鸭绿江浑身寒冷的士兵就在猝不及防间遭到了红军的猛烈反扑。

按照大庭二郎中将的估计,中国军队此时还应当固守于九连城附近中国军队花费了两三年时间辛苦建造出来的堑壕阵地内,怎么可能弃其巢垒主动挥兵反击?!

这一点,大出日军预料之外,毕竟欧洲战场的经验已经证明了防御一方巨大的优势,在大庭二郎中将看既然红军的普遍战斗力一定低于日军,那他们就肯定会充分发挥机枪铁丝网阵地的防御优势,步步为营、节节抵抗才对,日军才一渡江就遭到这么激烈的反击,严重缺乏防备之下普通士兵立刻遭到重大伤亡。

在鸭绿江畔就这样爆发了第二次中日战争里,两国陆军部队的首次大规模交火战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