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东方会战(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103 字 2021-09-21

什切皮钦勉强道出一个好消息:“您知道中国发生了海原大地震吗?最起码这场地震会影响到契丹人对布尔什维克匪帮的援助。根据参谋作战处的计算,远东红军的弹药基数应该也用得差不多了,只要他们后续得不到新的援助,我们就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什切皮钦的话稍稍振作了汉任的作战信心,不然这位东方白卫军的集团军司令和鄂木斯克的守备司令,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像二月革命以后许多沙俄旧军官一样消沉在伏特加的酒精里无法自拔。

风雪掩埋了整座城市,远东红军还在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继续向前进攻,鄂木斯克在这股巨浪之下摇摇欲坠,南方的布琼尼红军在新西伯利亚战役以后终于实现了和老朋友伏龙芝的会师目标。

中亚腹地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两支打着相同旗帜的苏俄红军——一边是和哈萨克人并肩作战的红色骑兵军,一边是得到中国援助,用装甲列车和重炮全幅武装起来的远东红军——无数或相熟或陌不相识的革命战士,一起把布琼尼军帽和船形帽抛向蔚蓝色的碧空,张开双臂相拥在一起。

这是俄国内战中尤为感人的一幕画面。

远东红军的统帅伏龙芝、何贯中、华西列夫斯基等人……草原红军的指挥官布琼尼还有来自中国的志愿军骑兵师师长邓宝珊等人……众人在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的首府相遇,布琼尼在革命前认识的另一些朋友,阿拉什自治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布克伊哈诺夫和陆军部长鲍金,也都在这里。

何贯中摘下军帽,用娴熟的俄语说道:“不幸的人有他们各自独特的不幸,幸福的人则如今天的我们,心情大抵一致。”

冬天的哈萨克草原没有翠绿色的茵茵草地,原野上只是一片白霜。有些萧条的氛围下,却由于红军的大会师,整个场面还是显得喜气洋洋。

在布琼尼的努力争取之下,阿拉什党人现在选择了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的总理布克伊哈诺夫是一位典型的斯拉夫化哈萨克族知识分子,在1917年之前布克伊哈诺夫是俄国立宪民主党的成员,属于俄国的西化派和自由主义者,只是在立宪民主党日益走向大斯拉夫民族主义以后,布克伊哈诺夫才选择了退出立宪民主党。

退党以后的布克伊哈诺夫很快就牵头组建了哈萨克民族自己的第一个政党,即阿拉什党。受布克伊哈诺夫的影响,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中的大多数哈萨克族知识分子都选择了脱党后加入新成立的阿拉什党。

他们另起炉灶建立新党,是因为立宪民主党不能实现哈萨克人的目标,即在沙皇统治框架下,实现哈萨克自治。

起初,这个目标跟俄国立宪民主党的目标并不冲突,因为他们也想在沙皇框架下,实现资产阶级参政。所以布克伊哈诺夫很早就加入立宪民主党,为压迫沙皇同意他们的诉求,他们曾在1905年合作,分头在哈萨克斯坦和俄国举行工人罢工,还给沙皇递交请愿书,但最后却被沙皇镇压,布克伊哈诺夫也被逮捕流放。

二月革命以后,立宪民主党一度上台执政,布克伊哈诺夫彼时也对立宪民主党抱有不小期待,布克伊哈诺夫不仅带头进入临时政府任职,还在自己主持的报纸《哈萨克人》上,说临时政府可以让哈萨克恢复自由,呼吁老百姓对其支持。他还拿出一部分《哈萨克人》的利润,建立基金,支持新政府。

但结果布克伊哈诺夫自然又是失望而归,一度执政的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在民族政策方面,完全沿袭了沙俄时代的旧旨,一点都不把哈萨克族同胞当成拥有完整公民权的国民对待,这又如何要求哈萨克人去效忠俄罗斯祖国呢?

现在阿拉什党人重新选择了和红军合作,目的就是要依靠武装力量来争取完全的独立——至少在民族政策方面,布尔什维克要比白卫军更包容一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