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4000 字 2022-07-24

“排长同志,你太紧张了吧。”

排长的一阵命令,还把另外好几名换岗以后,正在哨站里睡觉的边防军士兵也给吵醒过来。被惊醒的士兵群里传来零星几声笑声,随即归于平静,同志们好像对白军集结起来的情形没有予以太大重视。

“这是我的命令,立刻执行!”

直到排长严厉训斥了这群人以后,才有两名哨兵牵起拴在哨所附近的深灰色山丹马,一跃而上,开始朝着苏军第二骑兵师师部的方向狂奔了过去。

一阵踢踏踢踏的马蹄声里,排长那颗悬起来的心才稍微安稳下去一些,两匹传递消息的快马很快就冲上了秋明松软的州级公路,不知不觉,两名哨兵就发现他们的身旁响起了摩托车噗噜噗噜的声音。

一辆中国造的半履带摩托车也在朝着师部方向开去,车上有一名俄罗斯人模样的边防军哨兵,还有一名来自中国红军第一半摩托化骑兵军的东亚裔士兵充当司机。

“你们——”

那名中国司机开口道:“你们是去师部报信吗?是不是发现对面的白军正在进行大规模调动?”

“啊!”两名骑马前去报信的哨兵都大吃一惊,“对,你们也是这样吗?”

中国司机点了点头,另一个苏军哨兵说:“看起来,白军正在多个地段进行大规模集结。”

赶去师部报告的人还不止这些,公路上的骑兵、汽车和摩托车逐渐增多起来,前前后后竟然有将近二十名哨兵赶到师部通报情况,足以证明白军的集结规模之大。

苏军第二骑兵师的师部就位于秋明要塞的核心防御圈内,处在市政府那栋钢筋混凝土大厦的旁边,马鸿宾的中国红军第一半摩托化骑兵军军部现在也设在这里,和洛达骑兵师合署办公。

马鸿宾算是目前秋明要塞里军衔最高的人,前线哨兵赶回来报信的时候,他还在和洛达·丹达尔一起到火车站迎接红军第一坦克旅部分赶到秋明的部队。

第一坦克旅旅长寻淮洲才26岁,年轻的过分,一张青年人的面庞朝气蓬勃,他和第一坦克旅的作战参谋以及部分步兵先行乘坐特快列车赶到秋明。

随行的还有十多辆红军的三四式“军马”中型坦克,另外,能让马鸿宾这个军长和洛达·丹达尔这个师长一起跑来火车站迎接的,就是寻淮洲带来的重中之重——

西伯利亚战场上最为强大的利器:装甲列车炮。

“淮洲同志!”

马鸿宾对寻淮洲还有这批重装备的及时到来,异常欣喜,尤其是这门刚刚被火车拉到秋明的列车炮,更是让众人大开眼界。

装甲铆钉的结构,喷薄着白色雾气的蒸汽动力,暴露在外的金属机械管道,还有那门粗犷至极的356毫米口径炮管。

三十六生重榴弹炮!

哪怕是放在汪洋大海上,这也是属于战列舰级别的重炮火力啊。

由于红军历史上列装的第一列装甲火车叫“萧枳”号,所以根据这一历史传统,中国的铁道炮型号也是沿用字母“X”开头,寻淮洲带到秋明的这门铁道炮型号就是X-3型356毫米列车炮。

这门比秋明要塞大部分永备工事和炮台火力都更加凶残的重榴弹炮,采用了列车底盘,由于火炮口径的原因,它开火时必须放下驻锄进行固定后才能射击,寻淮洲给这些驻锄起了个绰号叫“蔡书记的胡须”——一方面是因为铁道炮的研发项目是由蔡绮洪领导,另一方面也是蔡绮洪这些年来喜好蓄须,是东共联最高领导层里唯一一位留威廉式大胡子的领导人。

放下驻锄才能进行炮击,会影响到列车炮的机动速度,使它显得行动笨重,不过X-3列车炮采用了可以全向转动的炮塔结构,多少能够弥补一些机动差、射界窄的缺点。

马鸿宾非常开心:“远东地广人稀,一切作战都要依赖于铁路线展开,这种交通基础条件之下,确实没有什么武器能比列车炮更为适宜。”

寻淮洲和马鸿宾、洛达师长两人打过招呼寒暄一番以后,又介绍说:“这门列车炮是从库伦紧急转运过来的,还是旧型号,另外还有十几门更新型号的列车炮还在满洲里到赤塔的铁路上转运,一个半月左右就会送到前线。”

洛达师长皱起眉头:“我们恐怕是等不到一个半月以后了,今晚前线哨站都在通报对面白军大规模集结的情报,我感觉白军这几天就可能会有所异动!”

寻淮洲就是刚从鄂木斯克过来的,他当然见过正在鄂木斯克调度大局的何贯中和斯大林,所以立刻回答说:“放心,总部很清楚这点,已经大大加快了部队增援的速度和力度,只要一个星期时间,第一坦克旅全员就能集结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