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世界革命(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840 字 2020-09-11

事情复杂了起来,莫纪彭在港澳办东方报、民声报时的战友刘师复做了反思,重新用工人能听懂的语言写了一份招生告示:

“列位工人来听我们说几句白话:

列位最不便利的是什么?就是俗话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才能写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呢?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先锋队办了一个夜校,这个学校专为列位工人设的,从礼拜一起到礼拜五止每夜上课两点钟,教的是写信,算账,都是列位时刻需要的。

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若是要求求学的,请赶快于一礼拜内到工友子弟学校的号房报名。

有说时势不好,恐怕犯了戒严的命令,此事我们可以担保,上学以后,每人发讲牌一块,遇有国民军战士查问,说是工人夜校学生就无妨碍了。若有为难之处,我们替你作保,此层只管放心,快快来报名,莫再耽搁。”

这份告示写得极好,蔡绮洪和庄文统都连连称赞,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白话告示贴出去,肯定能改变目前的招生情况。

但结果又一次出人意料,刘师复写的这张白话告示被印了八百多份,贴满全城,劳工群体却依然没什么反应,工人夜校的招生情况还是差到令人无法直视。

莫纪彭更为困惑:“白话告示张贴通衢,总农会还协助我们函托国民军代为分发,为何照旧无效?部分告示更以大张纸,贴到工人居所街巷,亦无结果,报名者总计不过九人而已,属实诧异。”

直到蔡绮洪和庄文统把这一问题汇报给林淮唐后,林淮唐才为众人分析清楚:

“劳工群体不熟悉学校内容,虽有广告,怀疑不敢即入,此其一也;仅仅张贴,无人注意,正如多数人不注意衙门张贴布告一样,即令国民军代为分发,但工友以为革命军人与满清官吏雷同,望而生畏,如何敢信?此其二也;分发数量犹且不足,劳工识字有限,即便看到,又是否能理解内容?此其三也。”

林淮唐的意见是,工人夜校的招生问题,要解决,还是必须采用先锋队一贯的“拼命苦干”办法,所有人拿着白话告示,亲自走到工人聚居的街巷里亲自口说讲解,为工友做解释。

莫纪彭与刘师复皆为之咋舌:“这么大的工作量,真能起到作用?”

庄文统却早就习惯了林淮唐的作风,笑道:“苦干就是了,先干两天,看看结果,不就明了?”

这样的要求下,莫纪彭等人才亲自前往汕头铜元局等地分发、口说讲解白话告示。结果一天之内,就被工友哄抢走告示六百多张,不到三天,便连日有大批劳工高呼“读夜书去”的口号,来号房报名,生源也由区区九人暴增到一百二十人。

工人夜校开校以后,为了进一步给成立总工会打基础,先锋队又在夜校里宣传“投资消费合作社”的好处——

消费合作社,是莫纪彭的一个朋友林君复提出来的主意。林君复出身香山富豪之家,颇有经商的天分,组织合作社的目的,是使劳工不受奸商的盘剥,特别是潮汕刚刚光复,局势动荡,物价不大平稳,这就更有设置消费合作社以平抑物价的必要性。

消费合作社的资金是工人夜校的学生,以自己一天的工钱向社里投资,经营的项目是:第一,卖油、盐,酱……和粮食,第二,银元换铜元。

当时劳工受老板的剥削最重的是银元换铜元,一块银元应当换二百八十枚铜元,但在每次发工资时,一块银元只能换到二百六十枚铜元,除此,汕头的大老板们还想了很多法子,如工人发工资时联手使银元跌价,物价暴涨,工人工资快用完时银元又涨价,如此来回割韭菜。

消费合作社的分红也很不错,又能平抑物价,特别是能制止一些大老板肆意割韭菜的手段,自然和夜校一样,成为吸引劳工参加工会的福利之一。

潮梅总工会初期的组织和总农会类似,总农会是帮助会员抗洪救灾吸引了第一批付费会员,后面又利用这批付费会员,组织“同盟抗捐”来增加农会会员和田主斗争时的议价权。

总工会则是靠工人夜校和消费合作社两项福利,吸引了第一批付费会员,以后自然也能靠这些会员进行同盟罢工,来为工会会员争取更大利益。

庄文统是洪门大哥出身,和苦力、劳工群体交往很多。但莫纪彭、刘师复、林警魂、林君复这批醒天梦剧社的社员,大部分都是富家子弟出身,直到这段时间参与工会工作,才算第一次深入接触到苦工们的真实生活。

刘师复心有戚戚焉:“今天下平民生活之幸福,已悉数被夺于强权,而自陷于痛苦秽辱不可名状之境。推原其故,实社会组织之不善有以致之。”

就连大富豪出身的林君复,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后,都很感叹道:

“欲救其弊,必从根本上实行世界革命,破除现社会一切强权。正当真理之新社会以代之,然后吾平民真正自由之幸福,始有可言……”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