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北伐军万岁(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2892 字 2020-09-12

汪精卫在权谋上的嗅觉,的确比宋教仁灵敏一些。

权术嗅觉,往往和一个人底线的下限程度相关联,在这方面,汪精卫是比宋教仁拥有大得多的优势。

他坚持让林淮唐确认下野的事实,达成这种既成事实,对于省府方面取回对于粤东的支配权,也至关重要。

不过,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汪精卫也没有幻想过省府能够完全吞并国民军势力。因为郑祖荫就在汕头,这意味着福建都督府对国民军的支持相当有力,大不了国民军可以放弃潮汕,完全撤退到福建省区内,依旧可以保持其存在。

所以省府也不敢过于逼迫林淮唐,更不敢以武力来解决问题,这不是谁反对的问题,而是以现在国民军和福建省之间的关系来看,似乎对国民军发起进攻,很大意义上就意味着对于福建省发起进攻。

省潮战争和粤闽战争,那概念就差得大多了。

如果当初胡汉民,能够得知国民军光复福州的消息,如果他能了解到郑祖荫对林淮唐的支持力度,汪精卫也相信胡汉民绝对不会干出海珠亭惨案这种傻到没了边的蠢事。

不过汪精卫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林淮唐的让步,竟然真的和他通电上说的一样,如此彻底、如此巨大,退步甚至大到让汪精卫感到不安,让同盟会感到措手不及。

“我和胡汉民下野,让廖仲恺继任广东都督,国民军也可以调离广东省,如果省府方面担心粤闽之间继续发生冲突,那么国民军还可以调离福建。

我们国民军内部已经做好讨论,只要省府方面点头,国民军就将立刻北上,参与北伐!”

林淮唐居然愿意同时将驻扎在广东、福建两省的国民军,同时调去上海参加北伐?

连汪精卫都惊了,原来通电里的话不是故作掩饰,而是林淮唐的真实想法吗?他一下就为自己此前的揣测感到愧疚,没有想到,世界上还真的存在林淮唐这般单纯的革命家。

不为名,不为利,就为了革命的成功?

着实不可思议。

宋教仁同样吃惊,他虽然相信林淮唐秉性纯良,可也以为能够让林淮唐直接释放胡汉民,就已经是最大让步,完全没想过将国民军“赶出”广东的事情。

现在林淮唐却自己提议,将国民军调离广东,使宋教仁顿时不知道该作何回答。

林淮唐咳了一下,又说:

“福建方面,国民军与都督府和闽军司令部早有协议,不必为难。但广东方面,我们绝不能接受省府任用与胡汉民、林激真、洪兆麟三人有关的人物,担任潮梅安抚使。

而且下野以后,国民军也绝不能接受省府令胡汉民重新出山。为此,我们必须得到省府方面实际行动的保障。”

“什么实际行动?”

“请省府通电,公开胡汉民在海珠亭惨案前后的全部文牍信件,约定胡汉民不得重新从事军政界的任何工作,并以国民军方面能够认可的人选,出任潮梅安抚使。”

汪精卫心里已经开始骂起来了,刚刚还说什么国民军没有条件、没有要求,但这不就是条件和要求吗?

林淮唐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革命青年,这分明是要彻底毁掉胡汉民的政治生命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