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同拜孝陵(五更)(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149 字 2020-09-21

于是俊杰之士飙发云起,东南厥始发难,吴樾震以一击,徐锡麟注弹丸于满酋之腹,熊成基举烽燧于大江之涘,以及萍乡之役,镇南关之役,最近羊城黄花岗役,潮梅起义之役,屡起屡踬,再接再厉,天下为之昭苏,虏廷为之色悸,蕴酿蝉蜕,以成兹盛。

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昔尝闻之,夷狄之运,不过百年,满清历年,乃倍而三,非天无常,事会则然。共和之制,亚东首出,事兼创造,时异迟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闻在昔救时之士,尝跻斯丘,毷励军志,俯仰山川,唏嘘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则乐。郁郁金陵,龙盘虎踞,宅是旧都,海宇无叱。有旆肃肃,有旅振振,我民来斯,言告厥成。乔木高城,后先有辉,长仰先型,以式来昆。

唐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会各派,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民权,救国良方。四万万众,齐志一心。

民主民生,富国强兵。亿兆尧舜,复三代世。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太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伏维尚飨!”

其实林淮唐不过特务营副营长,按理来说,实在不应该站在诸将的最中央处诵读祭文。但无论是徐绍桢、林时爽还是林述庆,任何一人带头诵读祭文,好像都不能得到全军的信服。

相比较之下,林淮唐已经靠着与士卒同甘苦、共粗粝,在无论镇军、浙军、沪军还是华野北伐军里,都建立起惊人的威望。

由他带头诵读祭文,确实能使各方都相对接受。

林淮唐穿着较其他几位将军都更加简陋的军礼服,站在最前排。因为他尚无军衔,所以纵向的衔领上一点装饰都没有,但如此,反而使林淮唐普通军人一般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由于南京还未全面光复,军中尚不接受记者团的拍摄和采访,只有华野政治部政务处处长谢逸谋带来一架照相机,在最前面给众将拍下一场注定将会流传千古的大合影。

闪光灯亮起,白色的辉光里,林淮唐目眩神驰,好像看到了城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看到了二十六年后金陵古城不该遭受的涂炭命运。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座城市尊贵的气息,但只有林淮唐触摸着它悲剧性的心跳。

多少幻梦在金陵灰飞烟灭,但林淮唐相信,这座伟大的六朝古都从来就不属于野心家,野心家们对这王者之地的钟爱结果是自讨苦吃。

谁才是南京心仪的主人?

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古迹,流淌的秦淮河,象征着太平之世十足的平民生活。

它属于谁?

答案已经烙印在林淮唐的心中。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