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平民执政(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975 字 2020-10-18

陶成章听到陈其美的名字,冷笑道:“陈其美好嫖妓,上海的钱都不够他用。我的钱要给浙江革命同志用,不能给陈其美嫖妓用。”

此前陈其美在上海筹办中华银行,向汤寿潜要求帮助二十五万元的时候,陶成章刚到杭州军政府做总参议,汤寿潜问他意见,他称缓缓商量,而汤寿潜明白意思,回电拒绝。陈其美便当面问汤寿潜为何,汤回答称陶成章不允许,也可见陶成章才是浙江真正说一不二的人。

原来浙江会党山堂林立,名目繁多,互不统一,斗争目标不一致,大部分人以仇洋为主义,和义和团一样,反洋人不反大清。他们并不主张从根本上推翻清朝政府,更没意识到要建立共和民国。

浙江会党不像两湖地区的洪江会,组织比较统一,缺乏革命党的排满思想,现在之所以走向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陶成章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根据当时浙江会党的实际情况,积极从事活动,亲自深入山区内地,遍会头目,进行广泛的联络和宣传工作,这样才使浙江会党从“仇洋”一变为“排满”。

陶成章以此强大的会党势力作为后盾,又是现在光复会的首领,所以才能在杭州说一不二,连清廷的大官僚汤寿潜都要对他言听计从。

光复会已经收到了李燮和从上海发出的电报,陶成章读着先锋队的几本小册子,心里也渐渐产生一些微妙的想法。

他对陈其美、程德全、张謇三人的求援不屑一顾,但也知道汤寿潜必倾向于张謇合作,便说:

“坊间传闻孙中山将直接到上海调解事变,我们不能让孙文独占鳌头,这样,我亲自带浙军以调解为名,也到上海去。具体到上海以后,如何行动,还要看时势会怎么发展下去。”

汤寿潜无可无不可,只是默不作声,他知道自己在杭州无非是个泥塑菩萨,就算有意见,讲出来也没人在乎,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陶成章的策略。

或许先把陶成章请去上海,也有利于立宪派重新在浙江掌权?

但汤寿潜还是说:“宁沪与先锋队的问题,本与我浙无关,陶先生到上海以后,非必要情况,万万不能和同盟会的军队或先锋队的军队,发生什么直接冲突。实在不能忍受,咱们大不了退回杭州来。”

陶成章一直有很重的“豪杰情结”,他自诩为中国的第一流豪杰,也把向光复会递出橄榄枝的林淮唐视为同等的豪杰。

因此虽然章太炎几次来信,劝陶成章不要贸然涉入同盟会和先锋队内争的漩涡里,可他还是完全不以为意,只是自信地带领浙军部队出发北上,向上海前进。

===

作者的话:在陶成章这个人物身上,我们更可以见到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人物的复杂性。如陶成章,他和陈其美类似,走的都是会党路线,当然陶比陈更像豪杰,陈则比陶有更多的心计,但他们二人本质上的相似度却非常高。

这一章宇文对陶有较多正面褒扬之词,但这并不代表陶成章在历史上就完全是一个正派人物,或者说要从历史上寻找正派和反派,本来就是一桩无甚意义的事情。

陶成章的政治思想其实是比较幼稚的,例如他因为中国有平民做皇帝做宰相的历史,就认为中国可以跳过资产阶级共和阶段直接步入一种全新的平民政治,可谓相当暴论(假使他真有资产阶级共和这种概念,而非单纯口嗨的话)。

而且像徐锡麟之死,多半也因为陶成章长期讥讽徐锡麟,才使徐锡麟最后做出刺杀恩铭、以死明志的事情。

陈其美、蒋介石、陶成章三人关系紧密,甚至蒋介石还曾经长期接济陶成章的生活,而陶成章毫无证据就造谣孙中山贪污革命经费一事,也相当乱来。

至于陈其美,书中的陈其美大多表现了他的负面形象,不过实际上陈其美对同盟会在上海的发展的确提供了极大帮助。其实陈其美出身虽然平平,但也不能说差,他哥哥陈其业算是比较成功的商人,弟弟陈其采在辛亥革命以前更是做到了清廷军谘府第三厅厅长的位置,掌理全国新军及调度事宜。

以如此背景,陈其美混进青帮,在当时算是相当“折节下交”了,他的革命意志也是比较纯粹和坚定的。自然,他在青帮里染上抽鸦片、玩女人的种种恶习,就实在过分。

穿越小说肯定会扬抑臧否人物,特别是在改变历史以后,历史人物又会做出哪些他们在原本历史上未曾做过的事情?这部分只能靠作者的推理和想象,合理性和推动剧情的戏剧性都是宇文要考虑的事情,所以本书若扬抑了你所关注的某位历史人物,并不完全等于宇文就是如此看待这一历史人物——

如孙中山、宋教仁、蔡锷、袁世凯等人,后文都会做更多诠释,主旨是在一定合理性的基础上做大胆又有戏剧性的推演,但这并不代表宇文对这些人物的盖棺定论……求生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