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消灭匪军(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097 字 2020-12-24

一个营自然是曹锟第三师派来的,另外一个营则是从北京备补军里临时抽调出来的。

第三师派来御边的那个营,营长是个光头,目光炯炯,他走上前去看了一眼堆满地面的尸首,说道:“好像都是蒙古人,你们看头发,还有衣服,都是蒙古牧民。”

被烧毁的民宅既有木制房屋,也有毛毡做成的蒙古包,从死难百姓身上穿着的服色来看,既有汉人也有蒙古人,但显然蒙古人数量更多。

另一个从北京备补军里临时调来的北洋军营长,也跟了上来,指挥道:“兄弟们,快来把尸首收捡起来。”

虽然袁世凯对蒙古问题打定出工不出力的主意,在林淮唐出任蒙疆经略使以后,便把原先部署在热察绥三特区的北洋军第一师、第三师等多数部队撤回关内,但是留在蒙古的这最后两个营官兵,对于御边任务还是比较认真的。

全村的人已经被悉数杀光,远方孤零零的一棵树上还用绳子串起来一排人头,树干下面还写着一串蒙文。

北洋军第三师那位光头营长懂得蒙语,走上前去摸着大树,喃喃道:

“奴隶,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子玉兄。”续桐溪走过来问道,“什么意思?”

光头营长吴佩孚转过头来,回答说:“树上刻的字,司令,树上刻的蒙文意思就是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张默和弓富魁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了这是匪军对于经略使公署近来在四子部落旗和锡林郭勒盟一带,策动牧民、农奴造反的报复措施。

北洋军另外那位备补军的营长冯玉祥,狠狠骂道:“我们来晚了,但今后誓死要报这血海深仇。”

张默感到自己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他深知这场屠杀不是民族间的矛盾所致,死难者中蒙古牧民的数量还多于汉人农奴,这难道是蒙古族和汉族两个兄弟民族之间的仇杀吗?

不是的。

“……冯营长,这仇恨要记在凶手的身上,应该记在内外蒙古所有策划屠杀的王公和分裂分子身上。”

张默走到吴佩孚和冯玉祥两人中间,说:“蒙古牧民死难者这样多,我们要请新闻记者来拍下屠杀的照片,要广而告之,让全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库伦问题不是两个兄弟民族之间的矛盾,而是一群屠杀者和剩下所有老百姓之间的矛盾。”

吴佩孚高高抬起头,冷笑着说:“张先生,贵党……贵党的办法,靠嘴巴、靠一支笔,是解决不了蒙疆问题的,只有靠战场上打赢仗,才能解决。”

冯玉祥则低下头,道:“好,请张先生找人来拍摄好新闻照片吧。”

吴佩孚见状又摇了摇头,他们这两个北军的营,被袁世凯留在塞外,只不过是为了让北洋军不至于在公众舆论方面受到攻击罢了。

北洋军和亲近社会党之间的草原骑兵集团,互相都对对方非常警惕,双方军队驻扎在一起时往往戒备森严还超过攻打匪军的时候。

吴佩孚知道辛亥年冯玉祥曾经参加过滦州起义,事败后被陆建章保了下来。吴佩孚和冯玉祥不同,在北洋团体内部几乎没有任何靠山和后台,所以更瞧不起冯玉祥这种走裙带关系上位的人。

何况在吴佩孚看来,冯玉祥参加滦州起义背叛了北洋军,已经是个叛徒,结果起义失败以后居然又恬不知耻地回到北洋继续做官,就更让吴佩孚深以为不齿了。

吴佩孚听了冯玉祥的话,心里暗自发笑,觉得很有必要对冯玉祥多加留意,免得这个脑后生有反骨的家伙,日后又一次背叛北洋军,跑去投靠社会党什么的。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