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没见过这么准的火箭炮(2 / 2)

钟林喊下了“射击”的口令,发射场边一名战士把小旗子一挥,两秒钟后,火箭炮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第一枚火箭弹飞离发射架,拖着橘红色的尾焰与白烟,飞向5公里外的山脚。接着是第二枚、第三枚……透过望远镜,唐华都能看见火箭弹在飞离发射管的瞬间,涡轮发动机几条尾焰形成一股向后的辐射形图案。

10秒钟之内,12发火箭弹全部发射完毕。山脚下则是一阵阵的爆炸与火光。

“两发异常弹,其余10发的落点非常集中!”钟林看到这个靶场成绩,也是十分惊讶。他还从没见过一门火箭炮打得这么准。他左手拿着望远镜,眼眼睛努力分辨10发火箭弹炸出的弹坑,做简单的测距,得出了结论,“去掉异常弹之后,它的散布大约只有A3火箭炮的三分之一!”

唐华也点点头,第一次试射的效果确实很好。但也可能是试验弹很多零件是手工制作,工人精雕细琢自然精度很高。将来投入批量生产了,零件的品控还是得搞好。

“同志们,”李书记走到发射场中间,对下车列队的一个排的战士说道,“我们火箭炮的第二项试验,是把这门炮拆了。”

动手拆火箭炮的是七车间的技工。他们最熟悉这门炮的结构,不到10分钟,就把火箭炮大卸八块,两个轮胎、一根轮轴、12根发射管、高低机、方向机……

来参加(配合)试验的战士看着刚才轰隆轰隆的火箭炮成了一堆零件,也是十分新鲜。接下来钟林让他们一人背一个零件,在试验场走两步。

拆开后的108毫米火箭炮单个零件不超过32公斤,而且尺寸恰好可以让人背着走。每个零件背着的时候,都满足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而且重心尽量贴近肩背处。

不过,108毫米火箭弹拆解携行,主要考虑的还是骡马驮运。32公斤的重量背在人身上,那人基本就只能带这个零件了,枪、子弹、水壶干粮大概都得抛掉。但如果是用骡子,大概三到四匹骡子就能带走一门火箭炮,再带几匹骡子运火箭弹(一匹骡子可以带12发),一门完整的火箭炮就这样拉走了。

当所有零件都被战士们背起来的时候,唐华也拿一个厚帆布袋,把一枚火箭弹塞进帆布袋里,斜跨背在背上,走两步,还行。108毫米火箭弹重量是19.3公斤,不到40斤,一人背一枚火箭弹问题不大。

唐华背着炮弹走到钟林面前。“钟老,怎么样,游击队的火箭炮?”

钟林也是心情非常好,站着双手叉腰哈哈大笑。“那,我们试试火箭炮的无管发射?”

很快,战士们挖出了一段战壕并堆起了一个土斜坡,接着三枚108毫米火箭弹被放在了斜坡上。

“哎呀,简易瞄具还没来得及赶制出来,”唐华说,“这次无管发射试验就是听个响。不过倒是也能从炮弹的弹道看出来这种火箭弹在无管发射的时候是否稳定。老冯!把老吴给我拦住!不,把他拽下来!”

吴运铎正举着电池箱和电线圈要爬上去,接线点燃火箭弹,一边挣扎要从老冯手里挣脱,一边回头喊道:“唐华,唐部长,就让我试一试,我还从没见过光弹发射的火箭炮呢!”

最后在老冯和两名战士的阻拦下,老吴还是被拽了下来。

最后火箭炮无管发射还是由七车间的技工来搞定。用两根电线,接在火箭弹后盖,三枚火箭弹的线汇总到工兵爆破用的那种电池箱。发射人员躲在二十米外的战壕,按下电池箱电门,第一枚火箭弹拔地而起,将土坡烧灼得浓烟滚滚、泥土横飞。接着是第二枚、第三枚。三枚火箭弹的飞行轨迹都很稳定,落点在5公里外,炸出三朵硝烟云。这次比发射管发射散布大了一些,但如果是10枚一起齐射,其实也能形成有效覆盖。

浓烟散过之后,唐华、钟老、老吴和老冯高兴地拍掌庆祝。

……

108毫米轻型火箭炮的研制有重大突破,或者说是里程碑式的进展。

现在没什么悬念了。研发定型一些不算很重要的小部件、编制射表之后,108火就可以投入量产。唐华开始考虑,要不要把老吴也带到40毫米火箭筒的项目组去,让他们也开始疯狂起来。——还是算了,老吴为了火箭炮的研制,已经好几次晚上熬夜赶工,别人可以加班,他至少得休息休息。

一边想这些杂事,唐华一边翻看秘书带来的文件。

咦?一封信?周璇的信?

“唐华:最近两周都有点恶心,吃饭之后老吐,怀疑是怀孕了。昨天去找大夫,检查之后大夫说,我应该是怀孕了。”

唐华拿着信纸的手停滞在空中,脸上的表情也一下冻结住。

啥?穿越回来四年多,我终于要当爹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