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密码脑袋去上海了(1 /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正进入最后的阶段,我们解放了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但中国周边并不安宁,朝鲜和越南的战争正在进行,美国不仅在中国周边挑起战事,同时进犯台湾海峡,阻止我解放台湾。……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可能加速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

“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中国有5亿人口,如果还不能生产供军队使用的大部分武器,而要依赖进口,这是我们难以接受的。在未来几年,快速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对完整的军事工业,应是我国重工业部门的主要工作。”

“二、立即着手完善战术武器的生产和研制体系,同时制定研制装备战略武器的远期计划。战略武器,即核武器及可远程运送和投放核武器的装备,如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结合、核武器与重型轰炸机结合等形式。战术武器是常规战争、冲突所用的非核武器的总和,也是目前各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主体。”

“三、注重武器装备的体系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不能以孤立的和割裂的观点看某一件武器装备,而要将其放在全军的装备体系中,思考它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本身的作战能力?能否增强部队的整体战斗力?这种装备是否可以形成装备系列,不断改进提高作战能力?一件武器同时满足两个或更多的军兵种装备需求?建议成立一个国防部领导的装备规划局,对准备立项的武器装备进行审查和研讨。”

“四、建立尖端国防科技和装备的研究体系。在总体上,目前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我们,但也有例外。澎湖战役中制导炸弹的使用、国产电子计算机出口苏联,都证明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中国的单项技术、单项装备,是可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在强有力的军队的手中、在得当的战术和指挥之下,领先于对手的尖端装备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我方获得战场的优势。为进行此类尖端装备的规划和研发,建议在国防部的装备规划局之外,成立一个秘密的、专用于研究尖端和前瞻性技术装备的机构,从顶层的角度,规划和研制可改变战场态势的下一代武器装备。”

……

给总理(并转主席、总司令)的建议书写完,唐华舒了口气,让机要秘书打戳发出。

现在已是1950年9月。苏联那边,第二批T50计算机的订单已经统计出来了,比上个月还多,20台,1100多万卢布。这可能是因为莫斯科大学在第一批的客户之列,他们买了一台计算机,然后在整个莫斯科乃至苏联的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1950年还有四个月,按这个势头,如果乐观估计的话,T50计算机在1950年能卖出去100台,这可是5000多万卢布、1000多万美元啊。

主席去苏联访问,耗了两个多月的成果是获得3亿美元、年息1%的贷款,每年3000万美元。如果每年能卖给苏联100台T50、T51计算机,等于是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每年可支配的外汇增多了1/3。加上华润额外从帝国主义们口袋里掏的钱,应该说建设项目是可以加速不少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