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如果不出兵,朝鲜要完了(1 / 2)

“总理:电令已悉,我即刻动身返京。为节省时间加快节奏,烦请外交部尽快向苏联方索取与朝鲜战局相关的国际资料,特别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最近一个半月的会议记录、决议声明;另请总参二部李部长将我们所收集到的公开与半公开的新闻资讯汇总起来。返京之后,我会与李部长碰头,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报告向军委领导汇报。唐”

将写好的密电稿交给上门的总参的干部,唐华起身开始收拾东西。

其实就算没有总理派人来催,唐华也准备动身回北京了。

“老列?”空荡荡的超算厅,列别杰夫把他的大办公桌摆在超算厅的窗户旁,在纸上不知道画着什么。

“我觉得我应该也去吉林,”老列说,“大宝贝运走了,现在就像女儿出嫁了一样。”

“不不,你现在是休假状态,”唐华笑道,“休假三个星期,之后新的硬件逐步到位,那时候再开始TC51的研制。”

回京的列车缓缓启动。

现在中央要求副部及以上干部如无紧急事由,出差尽量不坐飞机而是坐火车。不是为省差旅费,而是现在的飞机事故率真的高。不过唐华也真怕这个时代破破烂烂的飞机掉下来,因此真心愿意在火车上咣当咣当咣当,虽然从上海到北京要花上两天多的时间,但是安全啊。

总参大院。

“主席、总理、总司令、聂参谋长、徐参谋长,”总参情报部(二部)部长李刻农第一个发言,“现在由总参情报部对朝鲜半岛及周边国家的军事动态,做一个情报汇总与分析。”

9月25日夜,小会议室灯火通明,参会的七人都神情严肃。

四个小时前,传来了美军占领汉城的消息,这不是情报机构获得的信息,而是在釜山、东京的广播电台洋洋得意地发布了一则公开消息。

召开军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已提到了日程表,但在正式开会之前,几位大领导必须先得搞清楚战场的最新情况,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首先,我们对9月以来朝鲜战局已经发生的事做一个梳理。”唐华从面前的资料中抽出一张剪裁下来的报纸版面举起。“这是9月4号,东京一家报纸的报道。”

日文报纸的文字内容已用钢笔写上了大概的译文,但最主要的信息来自报纸刊登的一张套转的黑白照片。

“这一则报道是说,有两名美国水兵在逛一家风俗店的时候,与店家起了冲突,最后惊动了警视厅,经过交涉,警视厅按照美日之间的协议,把扣下来的军人又转交美军处理。这两名水兵,是来自一艘叫做‘麦金莱山’号的美国军舰,这艘舰是一两天前从美国西海岸开到东京湾的。”

“‘麦金莱山’不是一艘普通的军舰。”唐华放下报纸,拿起一张照片。“在美国海军的军舰分类中,他叫做‘两栖部队旗舰’,简单地说就是一艘两栖指挥舰。在一般的中小型的两栖登陆战役中,指挥官挑一艘巡洋舰或者战列舰做旗舰,就可以指挥整个舰队和登陆部队。但在陆战队远征军级别部队的海陆空联合两栖战役中,巡洋舰和战列舰本身安装的电台数量不够、频段不够,指挥人员容纳能力不够,无法指挥这么多的部队,这时候就要使用‘麦金莱山’号这样的专用两栖部队旗舰。9月4号‘麦金莱山’号出现在东京湾,接下来美军要做什么,已经很容易猜测到正确答案了。”

“主席很早就向朝鲜同志提醒过美国有发动两栖登陆的可能,”总理说,“到9月初甚至都出现了这样明显的公开可查的情报,朝鲜同志依然没有觉察啊。”

主席也叹了口气,摇摇头不说话。

“美军在仁川登陆之后,还出现了这样的信息,”唐华继续一点一点的说,从军情回顾开始说到未来预判。“这种重卡成批出现在了海滩上,它是很难用登陆舰艇冲滩运送的。”

“这里提到了美军155毫米的重炮营已经部署”

“这则报道说的是麦克阿瑟,既然记者没有描写他趟过海水上岸,那说明麦克阿瑟没有趟水,而是走的码头。9月16日晨,美军已在仁川建成了人工码头。”

“这则报道提到了美国陆军步兵第7师在9月中旬做的军事调动……”

……

在讲话的同时,唐华和李刻农也在小会议室的地图上不断插注各种颜色的旗帜和箭头。

“综合以上信息,”唐华最后给出了结论,“到今天为止,美军在仁川上岸的部队应该在5到6万人,其中番号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的部队,还至少包括美步七师。并且还向岸上运送了足用的给养和弹药。”

“朝鲜战场上,除了美军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军队,我也进行了汇总分析。”唐华接着说,“地面部队方面,除了美美国,还比较值得分析的国家是英国。7月24日,英国政府宣布要召回部分二战老兵,并且派一个旅接受联合国军指挥。”

“这是9月5日香港报纸的报道,Clement Attlee和Er Bevin在釜山。那么查询英国陆军现在的作战序列表,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按照报道的日期前推,8月29日,英军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苏格兰团’第一营、第二十七旅榴弹炮营,确定已经登上了朝鲜半岛。”

“呵呵,英国人还是鬼精,”聂帅说道,“8月29日,这时候釜山防御圈已经很稳当了,英国军队上岸倒是安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