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你就去长春光电所吧(2 / 2)

国产是不可能国产的,三年之内都国产不了的。国内精密光学仪器得等156工程,就算提前伸手问苏联老大哥要建厂,投产至少也得三年。

唐华开始列夜视仪必须进口的设备表。硫化铅器件是一个,光学镜片组是一个,这光学镜片组的价格特么还比硫化铅器件贵几倍。

其他的好像没什么大零件要进口了。

作为外汇常年短缺的贫困兔,能省点外汇就省点。

“王教授,现在电子信息工业部要在长春建一个光电所和一个组装厂,组装厂以后肯定扩编为精密仪器厂,厂所合一,专攻精密光电仪器。”夜视仪搞定,唐华开始拉人,“怎么样,等赵老师的激光搞完,就去建长春光电所?”

王大衍:“等等,激光难道不也应该是光电领域的事吗?”

“当然是光电领域体系内的。而且在激光研制成功以后,很快就要进入产品立项,我要这些产品要得比较急。这些激光器和激光产品研制都会在长春所。以后在激光这一块儿,清华负责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突破,长春光电所是应用技术和工程设计,长春精密仪器厂负责生产。”

……

沈阳,北陵区。

空军第三十八厂。

七八间巨大的库房已经腾空,黄志千带着导弹制造项目的人员,从大连转移到沈阳,暂时在这里落脚。

红旗-1导弹的发动机仍然在大连制造,沈阳制造弹体、无线电接收组件、控制组件、战斗部。火车一股脑把导弹制造所需的机器设备运了过来,项目组在三十八厂人员的帮助下,组成建设小组抓紧时间安装和调试设备。至于睡觉的地方,暂时还没腾出宿舍来,再说了宿舍离厂区距离也远,为了上班时少走点路,项目组就在一个有供暖的库房打地铺睡下了。

“那边就是三十八厂吗?”黄志千看着导弹厂西侧的一大片灰色建筑问道。

“是,其实这里也是空军三十八厂的范围。”沈阳当地的调配员回话,“听厂长说,我们厂马上就要调整了,我们厂以后换编号112,两个分厂,112A造飞机,112B造导弹。”

“还是飞机带劲。”黄志千突然冒出一句。

“还是现实一点吧,凭我们现在的工业基础怎么搞航空工业?那不等于小孩子不会走就想让他跑呀?”

“不瞒你说,我在国外设计过飞机。”黄志千说,“我43年在康维尔飞机制造公司任雇员,参加了B-24轰炸机的设计制造,还给240型双发运输机做过应力分析。之后去了英国,在格洛斯特飞机公司设计过喷气式飞机。”

“可是啊,咱们现在物质基础太差了。光有人才没有机器,也干不成事啊。”调配员也不是小白,大修战斗机这种复杂工作他也是干过的,“目前还是先把飞机大修搞好,过两年条件允许了,再造我们中国自己的飞机。”

北京,南苑机场。

“这次赴苏谈判一定要谦虚谨慎,要向苏联同志说明我国没有航空工业基础,要从头建设的道理。规模要搞小些,主要解决修理的需要,保证朝鲜战场作战。这是因为我们刚刚建国,还很穷,搞大了没有力量。我国航空工业没有基础,谈判时原则上依靠他们,一定要争取苏联同志帮助我们把航空工业建立起来。总理还说了,谈判中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报或电话向国内请示。”

聂帅、董壁伍董老、空军司令刘业楼在机场送别前往苏联谈判援助中国创建航空工业问题的代表团。

段子君、沈宏听了聂帅的话,都点点头。

“王若飞同志现在还在莫斯科,你们到了之后先同他会合。”董老说,“若飞这次在苏联呆的时间不短,对与苏联方面的交涉谈判也有不少心得,你们在莫斯科也可以向他请教这些问题。”

为了使航空工业满足抗美援朝战争的急需,让国内航空工业完成“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进化,政务院在与苏联顾问商量之后,1950年11月研究制定了一个方案,铝工业的启动也只算是这个方案中的组成部分。

空军靠买人家的飞机是不行的。但是,中国现在是先有空军,而且正在朝鲜打仗,大批作战飞机急需修理。因此,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还是得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的路子。原则是由小到大,在设计修理厂时,就要考虑到日后转变为制造厂的安排和部署。

这个航空工业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用5至8年时间,试制成功雅克-18活塞式教练机和米格-15比斯(后改为米格-17)喷气式战斗机。与这两种飞机对应,国内要建立两个飞机制造厂。雅克-18定在南昌,建立南昌飞机制造厂。米格-15比斯定在沈阳,要把空军第三十八厂改为沈阳飞机制造厂(112A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