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血肉之磨(2 / 2)

第2师师长用绝望的眼神看着奥丹尼尔。

“每个师负责3天的进攻,韩军如此,美军也一样,没有哪支部队能够例外。”奥丹尼尔冷冰冰地说。

6月19日晚,南朝鲜第2师师长在自己的指挥部外举枪自杀。三天的进攻,第2师有近4000人消失了——不是被俘就是战死,回到营地的还有700多名伤员。虽然南朝鲜第2师参加战役前达到了满员,全师编制15000人,但这4000人的损失基本上意味着全师所有的战斗部队不存在了——除了一个因为坦克太差而没有被美军调用的“谢尔曼”中型坦克营。第2师经此一战,从西线的战斗序列中消失。

奥丹尼尔和第2师师长不知道的是,这四天炮击、三天进攻,也让当面的12军34师换下了两个主力团,现在守在无名山上的是34师102团,100团和101团都因伤亡过半而不得不撤下休整。

6月19日晚,奥丹尼尔陷入苦恼之中。本来以为用韩国人的命能填下第一道的这四座无名山,再让美军继续向第二道的山峰进攻。然而韩国人填上去了,山还在中国军队手里。

这个晚上,志司的气氛也同样严峻。

“发报给12军,让31师运动到34师后面,随时准备接替34师防线。”彭总说,“另外,20军也往前移动。”

6月20日。

光岩山一线的阵地在过去的5天里,承受了二十多万发炮弹的轰击,三分之二的防炮掩体已经坍塌,战壕大段大段地被炮火轰成了浅沟。19日夜间,102团的指战员进入阵地,趁夜间的一点时间,用手中的铁锹和镐头匆匆修补工事,但能做的也就是在山上重新挖掘出战壕而已。天亮之后,102团大部分人又回到了反斜面,并没有进入到一线阵地,只往正面阵地派遣了4个排作为观察和瞭望哨。

一上午的炮击结束,102团顺着交通壕回到自己的防守阵地,发现昨晚挖好的战壕又有不少地方已经塌陷了……

“在山下集结的是美军。”瞭望哨用对讲机向后方报告,102团团长和12军军长同时在听瞭望员汇报,“人数大约4个营。”

当美军在山下出现的时候,志愿军炮兵32师就开始了猛烈的炮击。从16号至今,美军往光岩山狂轰了20多万发炮弹,志愿军也回敬了美军近5万发。由于战区几乎没有空中威胁,炮兵32师的苏式榴弹炮能在白天敞开了开火。炮兵打得舒服,炮弹日消耗量几乎是以前的三倍,但后勤车队现在送炮弹也很舒服,所以炮弹供应是没啥问题的。

这场战斗中,中美双方的炮兵都选择了轰击对方步兵或防御阵地,而不进行反炮兵作战。这也让整个光岩山成了南朝鲜军和美军的血肉之磨。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面播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文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毫无疑问,只要双方同意,以当前控制线为基础建立非军事区,并诚实地施行其他的停战条件,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就是可能的。”

“现在看来,美方并没有和平的诚意,在华川谈判悍然宣布单方面退场休会,反手就在东豆川和报川挑起新一轮的大规模进攻。这是公然践踏全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期盼,公然无视国际社会的基本道义准则。”

“战争的形势对于美帝国主义绝不会是美妙的。战争愈持续,美国士兵就会逐渐觉悟到他们不该替华尔街的垄断资本家打仗,不该在侵略战争中白送性命。全世界舆论就会更加明了究竟是谁在坚持战争而不顾和平……”

“彭德怀,1951年6月22日。”

……

涟川,第3兵团前进指挥部。

“报告陈司令员,38军已结束休整,重新归入作战部队编制,接受您的指挥。38军军长,梁大牙!”

第3兵团司令员陈庚回敬礼,然后笑着上来和梁大牙握手,“这几天前线打得很不容易,虽然守住了主峰阵地,但是缺少反击的手段,所以,第3兵团上下都特别想念你们!”

因为在汉江南北岸的阻击战中一个军对两个美军师,打得很艰苦、部队异常疲惫,因此第四次战役还没结束,38军和50军就从一线作战序列中撤出,3月底回到后方休整,全体休息,补充兵员、修理武器、换装。

到6月中旬,38军和50军就休息得差不多了,这两支在朝鲜战场上几经恶战的劲旅又可以重新投入到一线战斗中。这也是彭总和北京战情中心内定的东豆川防御反击战的反击力量。

担任战役反击任务的,除了38军和50军,还有其他的部队。

炮兵21师——全由苏式“喀秋莎”火箭炮组成的火箭炮兵师,随同开抵前线,并做好了一切作战准备。

装甲兵坦克第二师也随同38军一同前来。坦克第一师是个匆匆忙忙用苏军库存的坦克现货组建的坦克师,因为苏军远东的仓库里只有150辆坦克,所以坦克一师也就只有两个不满编的坦克团。

坦克一师回国修正,轮战顶替的坦克第二师有大把的时间等苏联交付足够的坦克,并且完成夜视仪的改装和夜战训练。现在全师下辖三个坦克团共291辆T-34-85坦克、一个自行火炮团、一个重型坦克营和一个装甲侦察营,技术装备数量几乎是坦克第一师的两倍。

“38军时刻盼望着反击的这一天。”

梁大牙咧嘴笑了,说道:

“也想念对面的联合国军。快三个月过去了,李奇微,我们又回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