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人在红场,刚下火车(2 / 2)

唐华没马上接话,而是掏出小望远镜回头看阅兵台。

一身列宁装的斯大林身体状态一点问题没有,走路稳当,边走还边和附近的不知道哪些个将帅谈笑风生。走到阅兵台正中后,注意到了下面群众的欢呼,还笑呵呵朝下面挥手。

哎,到明年的五一,老斯可就见马克思了……

就斯大林现在的身体状态,绝对没有什么长期的重病,明年3月份应该就是一次意外中风。

说到“意外”,唐华现在到的意外(超出历史)事件可是越来越多了,大战略方向还能开挂,小细节可不敢随便放预言术,除非用现在变化后的世界的情报资料再一次确证过。因此,刚才的话应该修正为:明年的五一,斯大林很可能已去见马克思,但也有一定的概率没见。

唐华和萧司令员、罗顺初、林太真一样,身为中国人——也就是局外人,对斯大林的印象就是单纯理性的印象。这个印象不算坏,比如萧司令员和罗顺初现在就有点期待见到斯大林,都写在脸上了。

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老大,斯大林总喜欢把小弟们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就会损害小弟的利益,尤其是家大业大的中国。但斯大林也不是不通融的人,不爽了双方就谈,很多条件其实可争取回来。在谈顺了之后,斯大林给援助或者给支援其实比赫鲁晓夫爽快。

比如抗美援朝,其实现在的条件就是谈了很多次谈出来的结果。不过,支援力度加大的同时,斯大林现在对停战谈判也有些小算盘。

停战谈判中国确实做好了长期持久战的准备。美国现在还不肯低头,条件谈不拢,中国就和你拖下去。一方面我们下盘很稳,不怕你耍赖,另一方面,朝鲜真是练兵的好地方。去年入朝的3兵团、19兵团,在朝鲜修炼了一回,战斗力那是有本质的提高。今年入朝的20兵团,3月份在南朝鲜军那小栽了一回,下苦功练兵练战术,最近的几次小战斗打得很好。不只是具体的部队,整个解放军,从总参到后勤到将帅,都在朝鲜重新认识了工业化的现代战争。

但是,中国的长期持久战意思是在朝鲜和美国人打个两年三年,让解放军都去朝鲜轮一遍就可以了。

斯大林的小算盘,长期持久战是让中国干脆和美国在朝鲜打个十年八年,一直在朝鲜拖住美军三分之一的陆军,好减轻苏联在欧洲的压力。

这就出分歧了吧。

中国打个10年8年可不行,那样经济恢复、工业发展、五年计划,全都要受影响。

1952年起,中央和苏联(斯大林)的往来电报,斯大林没有说破,但话里行间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也没有直接表示反对,但主席和总理还是委婉的表示了中国方的意见。

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和斯大林好好谈谈呢,还是先继续委婉的哑谜,等斯大林见马克思就好?

……唐华思索中……

“唐部长,看,阅兵开始了。”

列昂尼德·亚历山大·戈沃罗夫元帅高头大马、勋章整齐,腰挎指挥刀,与阅兵指挥官会合,开始检阅。就是骑马,绝对不用吉普车轿车,而且马是四蹄飞奔跑起来的。

讲话、礼炮、分列式,仪仗队后面是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功勋部队步兵。

“萧司令员、罗副司令员,一会儿说不定我们在火车上看到的火炮也会出现在阅兵式里头。”唐华说。

不过坦克和摩托化方阵还没出现,天上先过飞机了。

“萧司令员,看到了吗?那个轰炸机,苏联的喷气式重型轰炸机!”

几人朝天上看的时候,唐华继续说:“空军和海航如果过几年能有这种飞机,不管引进还是仿制,都等于是鸟枪换炮了,这玩意可比图-4和图-2好用多了。”

但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这一撮伊尔-28在完成通场飞行,返回机场时,会坠毁一架、损坏一架……

咳。

“还真看到了。还真是炮兵阵列的压轴装备。”罗顺初看见了M-46,也不由得惊叹,“苏联老大哥也是够意思了,他们也刚刚装备的武器也能援助给中国。”

“一开始苏联的部长和委员们在谈判的时候不打算给我们M-46,后来是徐参谋长直接找到了斯大林,问题就解决了。”唐华说,“朝鲜战争作为新式武器的试验场,在二战结束后到50年代,研制的新一代武器究竟作战能力如何,最好的检验方式是把它投入战场。在检验哪些新装备是成功的、哪些新装备是有问题的之外,还能为下一代武器装备怎么研制、研制方向往哪走提供实践证据。……朝鲜战争这种大国对抗的高烈度局部战争,正是最佳的新武器试验场。这话我们对苏联同志说了好几次,现在他们高层也逐渐认同这种看法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