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八一式狙击步枪(2 / 2)

“唐部长,真没想到一支小小的步枪研制得都这么费劲。”兵工总局局长刘鼐在大连建新公司见到了唐华,“说起来都有点惭愧,112B厂在过去1年都把反坦克导弹做出来了,我这局长亲自抓的步枪项目,才刚刚定型开始训练狙击手。”

“步枪这个东西虽然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看上去也还是一根铁,但里头的技术确实不简单,”唐华笑道,“一年……不,你们用9个月研制一支狙击步枪不算慢,如果量产发放部队使用而且确实性能优秀、没发现重大缺陷,在总司令那儿都能给你记上一功。”

卡车和吉普车组成的车队从大连建新公司开出,往旅顺方向的射击靶场走。唐华在车上忍不住把八一式狙击步枪拖过来,在手里仔细端详。

“枪居然可以打得这么准,以前我们都不敢想。”刘鼐说,“这枪比品相最好的莫辛纳甘都要准!”

唐华刚才已经看过八一式狙击步枪的性能参数,在100米距离射击散布是横向5.8厘米、纵向6厘米,而苏联的莫辛纳甘“水连珠”同环境下散布是8厘米X8厘米,50式半自动步枪的散布是8厘米X9厘米。至于其他步枪,中正式、三八大盖以及五成新的二手斯普林菲尔德1903,精度还不如莫辛纳甘呢。

……对,这个精度就是10年后的SVD狙击步枪(精确射手步枪)的精度标准。

唐华:“老刘,你现在也不算特别敢想。我就再指一个方向吧。就这枪,这种全面提高精度的设计架构,它的精度还可以再提高!现在这枪可以投产,装备部队,总体结构没什么需要大改的地方了。但是各个部件的生产精度、加工精度和组装精度都还有提高的余地。先定一个发展的小目标吧。还是这种设计架构,你带着大连师傅们抠细节,抓细节,一年以后争取能让它的100米散布提高到4厘米X4厘米。”

靶场已经有人了,38军侦察营的狙击小队已在这里训练一个多月。除了侦察营(按特种部队使用)的狙击队员,38军还抽调了60多名射击优秀的干部战士,早在今年4月份就来大连进行狙击手训练了。

带队的副营长认得刘鼐,从狙击手旁边跑过来敬礼握手。

“这位是重工业部的唐部长,你们用的这个八一式狙击步枪,就是唐部长提出研制的。”

“我只是提出构想,实现这个构想的还是老刘……”唐华说,“我们先看一下‘万岁军’的特种兵们打靶训练。训练用的是高精度弹吗?”

刘鼐:“是的。虽然有点贵,但我们还是坚持在进行常规的枪械熟悉训练时用厂弹,进入狙击训练后就都用高精度弹,这个精度好,射手打偏的时候能确定地知道是自己失误而不是子弹乱飘。”

唐华:“高精度弹的散布比厂弹有多大提高?”

刘鼐:“最好的时候散布能小一倍,3厘米X3厘米。”

唐华:“嗯,这也是可以提高的,手工装配子弹的车间如果再练练技术,还能再好一点。”

副营长在一旁看两人说完了,也插了句话:“八一式狙击步枪我们已经在进行600到800米的狙击训练了,而且只要风向估测不失误,打人身靶基本没有问题。昨天有一位队员,他试了试1000米狙击,也还行,5发2中。”

唐华眼前的八一式狙击步枪两脚架已打开,枪管很粗,一看就是用的重机枪枪管。两脚架装在护木上,不算太长的护木和枪管之间是不做刚性连接的。

因为枪的机匣正上方装了东德蔡司的8倍瞄准镜,不方便用桥夹往弹仓里压子弹,因此八一式狙击步枪虽然是栓动步枪,却用了一个10发的短弹匣——苏联VT40半自动步枪上的弹匣改的。

接过刘鼐递来的装了5发高精度弹的弹匣,唐华从枪下方一拍把弹匣装好。

“我面前的这是四百米靶?”唐华问。

刘鼐:“应该是的。”

唐华转过头悄悄对刘鼐说:“给我支一个两百米靶。”

……

刘鼐朝旁边的靶场士兵挥手,士兵挥动小旗指示前方升起两百米靶。

“唐部长,其实这枪很好打,我隔几天就来视察一趟,来一趟就打几发四百米靶,很轻松的。”

唐华一边调节狙击镜的垂直旋钮一边想,虽然你是局级干部,可10年前你就是土八路根据地的枪王,不但会在兵工厂自制步马枪,还亲自兼任步枪的出厂测试员,我咋跟你比啊。

这八一式狙击步枪再棒,也架不住唐华不会控制脉搏和鼻息,四百米远瞄准镜的中心肯定在9~10环的区域上下左右颤动,打不了。

两百米靶果然就好打多了,4个10环1个9环,不算太难看。

“现在正式投产,还是维持月产100支的规模吗?”唐华问。

刘鼐:“是的。月产100支,配备一个军。……其实我们有能力扩到月产200支,可是瞄准镜的交付速度今年都是一个月100套,所以产量提不上去。”

唐华:“产能扩张这个事不用急,狙击步枪比其他枪的制造工艺要求都要高,它的性能都是用细节堆积起来的……任何一个零件做马虎了,都会对整条枪有不利影响。正好,今年就维持月产100支不变了。你可以把狙击步枪的生产目标定为:年底生产的批次,射击散布比现在的批次要有肉眼可见的改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