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停战协议第一条通过(2 / 2)

总理:“内心焦灼说明我们提出的条件他们不是不可以接受,只是接受了会有些尴尬。我们还是应该让前方谈判代表团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把这个长期斗争坚持下去。”

……

下午的会议开完,唐华直接回家。打电话到计算机所问值班的同志王坤和谢希德有没有下班,值班员回答是还在工作,实验室灯还是亮的。

真来劲,已经熬了4天了。

然后门口就来了一辆吉普,刚吃完晚饭的唐华又被接回海子里去了。

“协议第一条是今天下午5时达成的,”刘志坚说,“1952年8月7日下午5时。从熔岩里传递消息到华川花了一些时间,华川到志司、志司再到北京也有些延时。但总算在六点10分收到了电报。”

“1、确定以双方实际接触线(汉江北平原地区则按照第二及第三段确定之)为军事分界线,并在已签字的停战协议中所具体规定的时间,双方各由此线后退2公里,以建立军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地区的原则。

2、考虑到汉江北平原特殊的地形,为完全分离双方武装力量,避免频繁的战斗,汉江北平原地区整体作为非军事地区,停战协议签署后,双方所有军队、武器、弹药从该地区撤出。

3、汉江北平原地区的范围为:自汉江-临津江交汇处始,汉江上溯至北汉江清平湖;临津江上溯至高浪辅里河口,再从高浪辅里河口经绀马峰、绀谷、孝村、苏屹邑、上面、清平湖,以上基准点与基准线所围出的区域;

4、双方小组委员会立即根据前条原则,确定现有接触线,以定之为军事分界线即停战后非军事地区的中线。如在代表团大会批准本协议及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地区的具体位置后的30天内,军事停战协议已经签字,则不论双方实际接触线有何变化,该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地区应不再予以变更。

5、鉴于敌对行动将继续进行至停战协议签字时为止,如在代表团大会批准本协议及上述第四段中所确定的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地区的具体位置后的30天内,军事停战协议尚未签字,则双方小组委员会应在军事停战协议即将签字时,按照双方实际接触线所发生的变化而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地区,使修正后的军事分界线与军事停战协议即将签字时的双方接触线完全一致,作为军事停战期间的军事分界线。

6、汉江北平原的非军事区地位,如在代表团大会批准本协议的前30天内,双方谈判代表未提出异议,则该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地区应不再予以变更。”

停战谈判开始时,双方约定停战协议一共应该包括5条,谈判也就是谈这五条的内容。志司发过来的这六段话总称为第一条。

晚上的会议比下午人还多,不但主席来了,许久未露面的总司令也出现了。

每个人都是一字一句细细地看完这六段话,一个字都不敢遗漏。

当琢磨清楚这封电报所代表的意思后,唐华也和在座各位一样,脸上掩饰不住欣喜的表情。

从汉江以北,到东豆川和报川以南,从汉江入海口到北汉江的清平湖,南北宽度40公里,东西宽度近60公里,这一大片地区,停战协议签署后,美军和志愿军一齐撤走。

美军退过汉江,在南岸巡河卖萌。这对美军来说是很好的结果,有条河流做天然屏障,防守压力小得多,40公里的非军事区,敌方要想冲过来也有足够的时间做应对。汉江南岸还有个仁川港,作为后勤支撑点那是太足够了。而且由于志愿军撤回了北边的山上,仁川港距离最近的志愿军炮兵阵地都有50公里,是很安全的。

志愿军这边,可以从危机四伏的汉江北平原回缩,这不是问题。在北边的山区,从绀岳山到逍遥山、光岩山,再往东与中部绵延的高山地带无缝连接。到1952年8月,志愿军的坑道体系已经完全成型,只剩下一些加固补充和提高标准的工作。粟峪此前的估计也是正确的,这样一条线地形最优、长度较短,4个军就能守住。

虽然第六条留了个尾巴,接下来停战协议的5条内容全部谈妥之前,西线消停不下来,但终归是按照我方的指挥棒谈出来的结果。

“美军这一步让得有点太大了,”粟峪说,“真的太大了。觉得像是有诈。”

“第六段留了个尾巴。”

“第六段要想起作用,那也得他用重兵再打回去逼到我们山脚下才行。逼到山脚下他美军非常危险。”

听粟峪表示自己的怀疑,唐华压下自己激动的心情,回想回想7月和8月看到的情报。粟峪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他这么一说,唐华也有点疑惑。

得从头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

“粟参谋长、主席、总司令。”

唐华站起来说。

“美军这突然让出的一步,再结合最近一周显露的蛛丝马迹,最合理的解释是,南朝鲜军发生了哗变,或者是叛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