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常春藤迈克(2 / 2)

“平壤和元山都部署了远程防空导弹,如果美国人用轰炸机来投掷原子弹,它会遭到很大的损失。”人民军的将领说。

“防空导弹可以有效拦截美军的重型轰炸机,但如果美军以大机群强行突击,是有一定的概率突破拦截抵达平壤上空的。”

“我看的资料说,美国的氢弹在1951年5月进行过第一次原理试验,它会在一两年之内服役吗?”人民军的将领又问。

“一年之内恐怕不可能,但两年之后,美国肯定能有实战化的氢弹。”

“对于二三十万吨TNT当量的爆炸,防护标准确实要提高很多。”志愿军西海岸防御兵团司令员杨德志说。

“杨司令员,”王淦昌说道,“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应对1000万吨当量的热核武器在平壤爆炸。”

“一千万吨!这么大的炸弹!?”“美国人的炸弹威力达到这么大了?”“去年还只是20万吨……”

王淦昌看了看手中的资料。

“根据我方情报机构获取的信息,这是真的。美国新一次热核武器试验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我们估计,它很快就要进行试验。但一千万吨也好,20万吨也好,只不过是个炸弹,原子弹也是可以防护的。让他彻底失效还有点难,但让他的破坏力降低到最小,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既然是唐华起草,王淦昌对数据提出疑问后唐华还给王淦昌做了详细解释的,那肯定是有谱的。

……

“粟司令员,我们兵团1951年底从朝鲜抽调回来4个师,全部投入到了这个方向。加上原来就在这里的8个师,整整12个师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战。这一年来,攻坚会战进行了三场,成果也是十分巨大的。”

“你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贡献和成果也是巨大的。解放台湾,彻底打垮常家王朝,你们是第一功啊!”

专列缓缓在铁路线上移动,车厢只有轻微的晃动。

粟裕和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藤代远坐在车厢里,两人都注视车窗外面,群山现在是一片片斧劈刀削般整齐的断面,由无数雷管、炸药、镐头在山间开辟出来的,铁路线就从这些地方穿过。

专列从杭州沿着浙赣铁路开到鹰潭,再从鹰潭出发,过资溪站之后就从江西进入福建。

现在专列缓缓行驶在还没正式开通的线路上,穿过了武夷山,马上就到光泽站。但从光泽站再往前开几十公里,这条修建中的鹰厦铁路可通行的路段就走完了。

福建的地形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一座山就是一个省”。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福建沿海勉强算有些小块的平原,但离开海岸线进入内陆,就是一座又一座的山。

多山的地形不但让福建内陆地区生活贫困、交通不便、商业凋零,也让我军在进军福建、攻占金门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头。

由于没有铁路,金门战役中78师的美制大水牛两栖装甲车在公路用履带行军方式暴走300公里,最后能按时抵达厦门的大水牛不足三分之一。

打个厦门和澎湖都难成这样,如果不修一条铁路直达福建海边,解放台湾的战役就更加困难。

听了粟司令员的话,藤代远笑笑说道:“1951年3月线路仓促开工,4月份的时候还因为设计考虑不周停工,重改了一次线路方案。可以说之前半年的进度都挺缓慢。好在朝鲜战场的运输压力减轻,让铁道兵可以一次从朝鲜调回来4个师参加鹰厦铁路的建设,并且这4个师技术能力强,装备也强,投入到建设铁路的工程中之后,鹰厦铁路的修建是真的加速了。”

粟裕:“原计划1955年1月建成通车,现在你们提出有可能1954年6月就建成通车,整整提前了7个月。”

藤代远:“对。不是总理去年说过,1955年要解放台湾吗。我想,这铁路不能在解放台湾的战役都要开打了才通车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前半年通车,正好让我军调集部队、运输装备弹药粮食,这样才是给解放台湾提供充足的支持。”

粟裕点点头,郑重地对藤代远说:“你辛苦了,铁道兵的指战员也辛苦了。”

……

“为保证台湾战役的突然性,鹰厦铁路的建设可以做最好的掩护。”

从江西返回北京,粟裕向军委讲解他的计划。

“要给所有人一种固化的观念:要解放台湾,就必须把铁路修通到厦门,铁路没修通到厦门,台湾战役就不会开始。这种战略欺骗要足够真实,要让美国和常凯申对此都深信不疑,就必须暂时对我们的一部分领导干部和指战员也隐瞒一部分消息。”

“主席、总司令同意了,藤代远司令员及铁道兵团对这个计划进行配合……铁道兵团和政务院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公开鹰厦铁路会于1955年1月正式通车。在鹰厦铁路的建设工地,粉刷和张贴醒目的动员海报,比如‘铁路修厦门,打倒常凯申’,其他的各种宣传方式也这么写。只要我们的宣传到位了、在所有人看起来都是真实的,常凯申就会认为这是真实的。这也是一种瞒天过海的战略欺骗吧。”

粟裕继续说他的计划。

“台湾战役的部队调集、战役所需的装备、弹药、补给的调动运输,主要通过海运。从广州和上海运输到厦门、金门或澎湖,先物资后部队,先金厦后澎湖,以民船运输为主,登陆舰艇的就位放在最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