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忠、义、仁、勇、礼、智、信(2 / 2)

“唐部长,做成了!126个晶体管!”

计算机所试验区,把这里当成上班地点的黄坤、谢希德见唐华走进试验区,就迫不及待地大声报喜。

唐华手心是已经封装好的芯片,拇指大小的长方形薄片,左右各有4个管脚。

“是按设计图那样刻制出来的吗?”唐华问。

“就是按4号设计图制作的。”黄坤说,“关键是谢总工机器调整得到位,另外就是底片精度好,新的底片制作机从苏州运过来,调试通过之后制作的第一版底片,就达到了设计要求。”

“第一批制作了多少片?成品率如何?”

“制作了25片,合格品14片。”谢希德说,“其中有两批应该是我操作失误了,如果继续做,成品率还会更高一些。”

一块合格的芯片已经插在板子上,板子还接了测试仪表。在桌子另一个地方的大面包板,则插了一堆零件,这些电阻、电容和二极管三极管组成的电路功能与芯片相同。

“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硅片,封装好的芯片也就拇指那么大,就可以容纳126个晶体管,这进步速度真的是火箭一样,”黄坤说,“怪不得唐部长要在这么秘密的区域试做集成电路芯片。这种芯片用在计算机上,那计算机就从衣柜大小缩成木箱大小了。”

谢希德:“美国英国还在实验室里做晶体管,我们不但做出了晶体管,还大规模量产,还进行了小型化。现在更好,直接跨代了。我们和他们的技术领先程度,应该是又拉大了吧。”

“黄教授,”唐华说,“是这样的啊。电子信息工业局的下一代计算机T53,还是晶体管计算机。下下一代计算机T54,究竟要不要做成集成电路计算机,我也正在斟酌。”

黄坤:“啊?”

“谢总工说得对,”唐华说,“现在西方国家还没有完全掌握晶体管的工业化生产、工业化运用,因此我们不急于把集成电路推向市场。所以通用的T53计算机还是晶体管,到1954年是不是把集成电路投入量产制造计算机,要看各国的发展情况。不过,X小组还是会继续做下去,人手会增加2个,张爵和上海计算机所王守珏。”

“就是继续尝试在同等面积的硅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是的。大致目标是,明年也就是1953年,我们在单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突破千管。”

谢希德:“现在这些机器的潜力还可以挖,我打算在年底前试试200管的集成度。”

唐华:“现有的设备可尝试200管甚至300管,不过上海已经在生产新的平面光刻加工设备,底片设备明年也会有新的,说起来还花了不少外汇……长春光学仪器厂的进步速度跟不上啊……”

黄坤:“现在这批芯片做出来,还设计得这么好,真想搞个什么新产品出来试验试验。”

“这个可以啊,”唐华说,“小规模量产一批,就算是做高科技产品的演示吧。至于做什么产品……明天我们一起商议。”

……

台北。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胡宗南正式就任国军陆军总司令。

孙立人被解除陆军总司令之职后,国府内部不少人在猜测谁会接任。

白崇禧如果还在台湾,本来应该是热门人选之一,但1950年6月老白就偷跑去了香港,走之前还极其丧气地放了一句话“澎湖都丢了,你们还想守住台湾,是不是傻啊?”

胡琏也比较能打,但在金门和澎湖亮度兵败只身逃出,实在是太伤这位名将的名誉了。现在国府不少官员私下称他是“逃跑将军”“逃跑大师”,还有报纸调侃“没有一个共-军将领能抓住胡琏”。所以胡琏现在还是中将,提升二级上将的动议一直没过。

剩下的人选就是胡宗南了。黄埔一期,根正苗红的天子门生,常凯申的心腹,老常的“十三太保”之一。

胡宗南年轻时打仗还可以,但到40岁以后作战指挥水平急剧下降,一路输到台湾。

但现在这形势,常凯申认为,选拔高级将领首要的标准是忠诚,能不能打仗在其次。

“琴斋(胡宗南字琴斋),党国值此危难低迷之时,你我更应精诚团结,不为强敌所屈服,不对外国强势低头,坚守三民主义的最后阵地。关云长被后人纪念千年,人们对这位名将的评价是忠、义、仁、勇、礼、智、信。忠、义、仁是在最前的。希望你以关云长为榜样,为民国奋斗到最后。”

常凯申郑重其事地对胡宗南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