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心疼常凯申一秒(1 / 2)

“抚州相山可能有大型铀矿的报告我看过了,上午就是见的李四光先生,勘探队正在组织。第二次勘探队要使用一些特殊设备,有的国内找不到,需要花时间进口,所以勘探队出发还没这么快。”

在办公室,总理先说了一句前些天李四光和唐华联署的江西铀矿前景报告。

唐华点头:“这方面国内确实有很多空白。设备还是配备齐全的好,把整个地区的地下矿脉都摸清楚,都有多少储量,哪些地方易于开采、哪些地方的矿石品位高都摸清楚。况且我们现在还没有余力马上铺开核工业建设,铀矿是为长期准备的。”

总理:“还有一事。唐华,为什么你可以批准让林副部长接触超级计算机,却不让傅部长接触呢?”

唐华:……

额……

“总理,林副部长抗战时在根据地就从事水利工作,1944年设计了淮河北堤的修复工程,还在根据地淮北行署的水利科、苏皖边区水利局、黄河河务局工作过,专业素养没得说。而且她大学时就入了党,从上海大同大学到了根据地,也是在淮北区党委担任支部书记,现在也兼任水利部的党组副书记,政治完全可靠。所以林副部长接触超级计算机是没问题的。”

其实还有,林正英和唐华都是1923年生人,今年29岁,大概可能是政务院仅有的两个不到30岁的副部。

“傅部长政治上不可靠吗?”

“总理,这个……这一两年,我总觉得主席看傅部长的目光有些奇怪。”

主席都知道的事总理肯定知道,所以唐华猜出来总理这是在明知故问。

不过傅部长嘛,现在肯定是消停了。

总理又看了一会儿唐华,嘴角浮起笑来,“你这是瞎蒙的吧。……小林向我报告了这个事,就这样吧,水利部就由小林一个人负责超级计算机的使用代理。”

……

“台湾战役的第一击,需要地下战线的同志做到两件事,”被总理先甩了两个闲话题,唐华好容易才撇清楚开始说正事,“第一是用激光照射器照射常凯申的官邸、行营或者他呆的其他建筑,尽量保证常凯申进了这幢建筑之后较长时间不会出来;第二是要使用远程通信器材,要能与轰炸机联络。激光照射器和远程通信器材都不可能就地获得,需要我们送上岸去。但如果特种分队携带物资摸上了台湾岛,那我觉得倒不如特种分队和地下战线的同事在见面之后合并行动,地下战线的同志主要当向导就可以了。”

总理:“这样也可以。他们把特种分队带到常凯申附近,然后特种分队与轰炸机保持联络,又用保密对讲机与地下战线的同志保持联络。激光照射器的照射距离是多少米?”

唐华:“大气质量好的时候可以达到4000米,如果有一些雾霾,会缩减到2500到3000米。”

“那应该是够了。常凯申官邸的警戒范围是几百米,特种分队最近可以接近到离常凯申1500米的地方。”

“另外就是地下战线的同志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在导弹即将飞临的时候一定要离开常凯申身边。我们在常凯申身边有多少位同志?”

总理考虑了一下,答道:“有三位。”

唐华无语。(心疼常凯申一秒。)

“导弹的战斗部有500公斤,”唐华说,“为了确保摧毁,现在计划是一次发射4枚导弹。所以攻击快到达的时候,我们的同志一定要撤离常凯申旁边,至少要躲到200米开外。”

……

沈阳,112B厂。

随着红旗-1和红旗-2的部分解密,112B厂已经有了一个半公开的正式名号“沈导”——沈阳导弹厂,和隔壁112A厂的名号“沈飞”相对应。

“慢一点,放下来的时候慢一点,好——了!”

黄志千主任设计师在火车站,看着三枚空地-1导弹的测试弹从载重拖车吊起来,再缓缓放在火车车皮上。

三枚空地-1测试弹都用木箱打包,装在里面还固定得严严实实,但黄志千还是不放心,生怕碰坏了这三枚宝贝疙瘩。

“黄主任,其实没事的,”运输输科科长说,“导弹在木箱子里固定得很好,绝对安全。而且三枚导弹都是空弹,既没有炸药也没有煤油。燃油要到试验场才开始加注。”

“但我还是怕运输的时候坏掉,哪怕损坏一枚也够心疼的,”黄志千说,“贵,真特么贵啊。”

空地-1导弹是大型巡航导弹,用的是米格-15的克里莫夫RD-45型喷气发动机。一架米格-15卖给志愿军空军价格是14万卢布,单买一台发动机,7万7千卢布。

因为112A厂现在已开始给米格-15做大修,做大修就会经常给米格-15换全新的发动机,所以克里莫夫RD-45是一批一批地买,黄志千从买作配件的发动机里头拿走20台,拿到隔壁造导弹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