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艾森豪威尔视察(2 / 2)

受到第三和第四次战役的刺激,我军对朝鲜战场极度重视,1950年5月的裁军计划不但没执行完全,反而又组建了不少新的部队。1951年6月,解-放-军的总员额达到627万人,超过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人数的最高记录。但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和随后双方战线逐渐稳定下来,中央确认了美军在朝鲜也就那样,不但不可能重新打到中朝边境,甚至也不可能对我志愿军构成什么歼灭性打击。因此1951年底,主席和总司令就签署了(第一次)军事整编计划,将627万的军队总人数裁到450万。这其中约有100万是刚报到的新兵或者重建/充实起来没多久的新部队。

第三次裁军,裁撤的部队优先地方部队、非野战兵团的独立师独立团,主席和总司令一声令下,几十万地方部队的指战员复原。

野战部队方面,全军共缩减3个兵团、19个军、73个师。集体转业了40个师,其中有12个师、21万部队分别转入铁路、水利、林业、建筑等环境条件艰苦的岗位。有19个师的部队编为农垦部队,其中新疆军区就占一半左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架子这个时候已经成型,就等正式挂牌成立了。

《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大家看到这篇文,首先想到的是“朝鲜战场看来是没问题了”,然后想到的是“和美国人的停战谈判估计很快要出结果”,总之抗美援朝应该是接近尾声,国内外的和平环境应该不远了。

……

“艾克,中国人上周高调宣布,他们要把军队从450万裁军到320万。”

艾森豪威尔从美国飞到东京,再从东京飞到釜山,时间已是1952年的12月底。在去住处的路上,(已内定的)总统幕僚长谢尔曼·亚当斯向他报告这个消息。

“确实吗?”艾森豪威尔问了一句。

“确信无疑。”亚当斯说,“中国的各大报纸都在刊登、转载和讨论。据我所知,中国在卷入朝鲜战争后,军队人数曾经超过600万人,现在他们的目标是裁减一半的军队。”

“我之前就猜到中国无意继续扩大在朝鲜的战争,甚至无意将朝鲜现在的这种战争无限地延续下去。”艾森豪威尔说,“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很有希望的,它一定可以达成目标,只要我们各自克服一些困难。”

……

华川,熔岩里。

“对于非武装区,可以由多国的军事人员组成一支军事观察员部队,进驻非武装区,负责停战协议的执行、监督两军从交战区后撤,并在战后保证非武装区的中立地位。”南日说,“但我方反对以联合国的名义派遣军事观察员部队,同时也反对曾参加过联合国军、向朝鲜派出军队与我方交战的国家派出军事人员负责停战监督。运动员不能兼任裁判员。”

陈庚:“我方提议的首批军事观察员国家是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瑞典、印度和玻利维亚,这些国家在朝鲜战争中持有中立的立场。以后的观察员国家,也需从中立国中选取。”

小威廉·哈里逊:“这些国家大部分不具备监督停战的实力。联合国的地位在当今的世界不可动摇,而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有效安全监督机构,我方建议,由联合国派遣维持和平部队,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三到四个联合国成员国组成维和部队以及军事观察员组,监督停战。”

南日:“停战是由我方和你方达成的协议而保证的,不是由观察员所在的国家来做保的。况且在我方提出的名单里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此外印度是一个有三亿人口的大国。”

小威廉·哈里逊:“实力和人口并不是绝对相关的。在此我坦率地说,印度什么都不是。”

……

双方现在争吵的大多是细枝末节的事项,而就算这些鸟屎大的事情,也能吵上几天出不来一个结果。

不过无论是南日、陈庚还是哈里逊,也都习惯了这种谈判节奏,总之是不可能让步的,可以沉默、可以休会、甚至可以跑题辩论,但是核心立场和底线,在双方最高首长没有点头之前,那是一步也不能让。

“哈里逊先生,”见大家没什么可聊的了,陈庚拿出一份写在纸上的致辞,“听闻贵国已当选的下一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先生已经到南朝鲜进行访问,我奉主席、总理、总司令之令,代中央递交一份对艾森豪威尔先生的致辞。”

哈里逊做了一个“可以,请开始”的手势。

“……朝鲜半岛今日的局势,美国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艾森豪威尔先生既言要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战争,那应知朝鲜半岛战争的扩大化、国际化,与美国的干涉息息相关。朝鲜半岛要走向和平,那么前提是一切外国军队从半岛撤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阁下所言的和平。”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如果艾森豪威尔先生欲践行竞选纲领中承诺的实现东亚和平的目标,则不应入侵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尽早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

“艾森豪威尔先生二战期间出任欧洲战区盟军总司令,与我们曾是盟友。常凯申是中国战区盟军总司令。你们二人都是盟军的战区总司令,军阶地位旗鼓相当。常凯申尚知在二战结束后,召开……”

……

“啪!”在现代集团建造的高仿云岘宫,艾森豪威尔把手里正在看的书用力一摔,打断了幕僚长亚当斯念稿。

艾森豪威尔牙关咬得格格响,拳头紧握,用了好一会儿才恢复平静。“亚当斯,把讲稿放在桌上就行了,你先出去吧。”

亚当斯走出办公室,艾森豪威尔拿起桌上的书,高举起来又狠狠摔了一次。

“我和常凯申都是盟军总司令,所以旗鼓相当……中国人在骂我。谁和他旗鼓相当了?谁和他旗鼓相当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