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朝鲜停战的转折点(2 / 2)

由于地形糟糕、土著凶恶,台湾中部山区现在几乎没有像样的公路。

章震:“走山除非他们是进山打游击战,那里几乎没有公路,连山间人行土路都断断续续的,重装备很难通过。”

“哦?是吗?那我们考虑考虑进山。”粟峪说。

……

沈阳。3月归国的志愿军23军、24军,离开朝鲜就在沈阳休整,迎接志愿军战士的是喧天的锣鼓和鞭炮声,以及沿途热情洋溢的群众。

张桃芳、吕长青狙击小组在进城前,和营长专门商量过一个事情。

“营长,要把枪从袋子里取出来吗?”

“当然得取出来了,要不然别人就看见你背着一帆布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运炒面的后勤兵呢。”

张桃芳:……

在朝鲜作战七个月,冷枪执勤六个月,张桃芳和吕长青小组射弹351发,击中237个目标,此外还用无线电召唤9次炮火袭击,引导摧毁联合国军1个弹药库、覆盖了4个炮兵阵地、3个停留的运输车队、1支行进中的摩托化步兵。

“三个,就差三个,”狙击营营长在张桃芳的前头,边走边回头对张桃桃芳说,“你只要再击杀3个敌人,战绩就到240人了。咱们军的番号是什么?24军!你要是杀够240个,那这战绩就太漂亮了,军长都会高兴得合不拢嘴。”

“营长,有时候这个是得看缘分的,”吕长青先说话,“后三个月鬼子也太精了,有时候耗上一天都不一定能找到个露头的。如果当面有美国鬼子的狙击手,双方还得互相算计,一算计起来,一整天就没了。”

“光算计也罢了,我有次还差点被重机枪扫到,”张桃芳说,“想想也挺吓人,一串子弹噗噗地就落在离我不到3米的地方。营长,后来我也在努力增加战绩,没看我最后一个月命中率都降了吗,不都是为了多击杀几个,在六百米左右连移动目标也打。”

吕长青:“不知道这次回国之后,下一次轮换要什么时候,再去朝鲜前线,还能打多少敌人。”

营长:“一回国肯定轮空一轮,说不定空两轮,少说七个月,多的话14个月、21个月。我都不知道美国佬还能不能撑21个月……”

……

东京,联合国军司令部。

“必须尽早结束朝鲜的战争,如果可能的话,总统希望现在就结束。”

由总统授意、参联主席布雷德利发给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的电报很长,艾森豪威尔和布雷德利在电报里详细分析了朝鲜半岛乃至远东的局势。

“控制整个朝鲜半岛、让韩国与中国接壤的可能性从1951年1月起就不复存在。现在朝鲜半岛对于美国的价值,仅仅在于它是对马海峡的西岸。只要韩国在朝鲜半岛的南部一部分地区存在,我们就可以从两岸监控对马海峡,也就能阻止苏联太平洋舰队南下。对于美国西太平洋的海上利益,这已足够了。因此,现在朝鲜与韩国在哪里停战,是三八线还是37.5度线甚至37度线,都不影响美国的根本利益。”

“如果李承晚因为失去了汉江平原的一半而懊恼和气急败坏,坚持要联合国军继续与中国、朝鲜对抗,那么就说服他。如果不能说服他,就让他的部下说服(代替)他。”

“总统和我都认为,当前西太平洋最大的隐患不在于朝鲜半岛和三八线,而在于台湾海峡。朝鲜半岛已不可能被朝鲜完全占据,而台湾却有被中国彻底占领的可能。”

“总统已在谋划改变台湾的地位,将台湾的主权在法理上做出调整,改由联合国托管台湾,总统和中情局正在扫除一切阻碍联合国托管台湾的力量,包括常凯申本人。而一旦联合国托管台湾的程序启动,必然会引起中国的极大愤怒,届时我们西太平洋的海军、空军以及陆军都要全力以赴投入到保卫台湾的行动中。我希望在保卫台湾的战役发生时,美军要能完全从朝鲜半岛脱身。”

看完布雷德利的电报,克拉克思考了很久。

“我们在韩国军队和政界的力量现在是否处于完全可控状态?这些人有多少?”克拉克问。

“渗透进了韩国军队的情报系统和高层。但如果是要发动一场政变,这些人的力量可能不太够,主要是我们这边没控制一两个具有政治声望和治国能力的领袖。”远东情报司令部查尔斯·威洛比说。

“如果并不是真的打算推翻李承晚总统,而只是掀起一场让他感到恐惧的高层政变呢?”

查尔斯·威洛比:“如果是这种模式,或许情报机构可以策划和发动一场兵变。但这场兵变又不能真的杀死李承晚,只是让他和他的班底狼狈不堪。如果确定要这么做,我需要一些时间做筹划。”

“报告,谈判代表团来电。”

克拉克接过电报,快速阅览一遍,脸上露出了微笑。

“查尔斯,政变,哦不,兵变的计划可以稍靠后一点准备。我想现在有转机了。”

克拉克说,“中国和朝鲜谈判代表团做出了让步,自东豆川和报川以南的北汉江平原,民政管理权归还给韩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