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我想看苏维埃宫(1 / 2)

“苏联方面修改了访苏期间的计划,”总会计师说,“我们先与苏联红军、国防计划委员会商讨几个重点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合作交流事项,然后再谈关于一五计划后续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说把第四项议程提到了最前,原来的一二三项顺延。”

唐华:“这是好事,先谈赚钱的生意,再谈花钱的事情。”

“这不算好事,接下来要说的才是好事。洽谈军事装备和技术合作交流事宜之前,苏联人要先给你颁发勋章。”

“哈,是吗?不过勋章我又不缺,都三枚列宁勋章了。”唐华说。

后来的勋章帝勃列日涅夫,一辈子也只给自己发了8枚列宁勋章,唐华这回要是再得一枚列宁勋章,那可就四枚啦。

当然勃列日涅夫除了8枚列宁勋章,还给自己搞了一百多块其他种类的勋章。

“发勋章的仪式希望能搞快点,半天完事最好,”唐华想想自己的日程还挺紧张,“我日程表还多出两个事,T54的产品发布互会、苏联科学院的学术报告。不对,是三个事,还有文艺联合会代表团,不过这应该是晚上。”

两人在车站聊了几句,苏联方来接人的车队到了。除了苏联外交部的四辆黑色小轿车,还有一辆车看起来颜色型号不太一样。

钱三强:“这好像是苏联科学院的。”

唐华:“嗯。这是……我的车。我不在苏联的时候车丢给了朗道,让他的司机一个月开出去溜一圈保持状态。这一晃快两年过去了。”

……

其实用谁的车都一样,代表团肯定出入有车。唐华的别墅头几天大概是不会用,访苏的日程前一星期最紧张,和访苏代表团一起住旅馆更方便。

颁发勋章的仪式就在第二天上午举行。

“今天这场面有点太隆重了。”钱三强悄悄地说,“来了很多人。”

唐华也注意到了。而且他发现了一些敏感人物。

“老钱,你看那边,左起第二个,你以前认识不?”

钱三强定睛看看,摇摇头。

唐华:“我咱们的同行。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苏联原子物理学家。在他旁边的那个大胡子,库尔恰托夫。哦霍,本来这授勋仪式我还想玩快闪呢,现在我决定,不快闪了。”

钱三强:“原来他就是萨哈罗夫啊。只看过他的论文没见过真人。”

唐华放低声音:“你看的都是公开发表的物理学论文,不公开的或半公开的你没看到。库尔恰托夫是苏联核武器计划的主持人,萨哈罗夫更厉害,最近爆炸的苏联氢弹的首席设计师可能就是他。”

萨哈罗夫一开始进入物理学界是研究宇宙射线的。1948年加入苏联原子弹计划的专家组,直接领导人就是库尔恰托夫。1949年8月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0年苏联就开始研究氢弹,萨哈罗夫成为氢弹小组最初的几名成员之一,在氢弹的研发单位所在地萨洛夫呆了近三年。最近爆炸的苏联氢弹——千层饼增强型原子弹是萨哈罗夫选定的方案,即“萨哈罗夫第三方法”。接着马上就要试验的辐射内爆的真·氢弹的主设计师也是他,如果估计得没错,几年后的沙皇氢弹的主设计师也是他。

至于苏联的辐射内爆氢弹到底是萨哈罗夫研制的还是克格勃的功劳,这可是历史悬案……唐华也不确定这一次有没有机会搞清楚。

钱三强听唐华解说这些内幕消息,也兴奋了:“那可太巧了。不知道我们这几天能不能接近这两个人。”

唐华:“我尽量找关系安排吧……”

……

会场的重量级人物可不止这几位科学家。获得勋章者到期后,颁奖者才到会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

萨哈罗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库尔恰托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还有五六个其他领域的科学和工程杰出人士,一人领了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等于是列宁勋章增强版,获得者先领取一个列宁勋章和证书,再另外获得一个奖章:金质的正五角星、中央是铁锤与镰刀。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规定了只授予苏联公民。所以没唐华什么事,应该得等这拨人下去,下一拨发列宁勋章的时候上台。

下一拨……到点了,上台。

还是马林科夫,胖胖的脸笑眯眯把证书塞了过来。列宁勋章挂上。金质五角星奖章挂上。

虽然都是金质五角星,形状却略有差别。唐华胸口的五个角更钝一点,中央没有铁锤与镰刀。

嘶……

苏联英雄……

……

好像也很合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只授予苏联公民,苏联英雄可以授予外国人,历史上有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以及法国、越南、印度的人拿过苏联英雄勋章。

唐华想想又觉得不对,研发原子弹和氢弹那两位大佬拿的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我怎么就是苏联英雄呢?

苏联历史上颁发的勋章,劳动红旗颁发了120万枚,红旗勋章50多万枚,列宁勋章40多万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20200枚,苏联英雄12700枚其中还有三千人是死后追授的。

“……以此表彰你1946年以来在科学、工程技术与武器研制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贡献使苏联受益,并且扩展了人类对科学领域对世界的认知。”马林科夫说完又接了一句,“我尤其赞赏你的信息论方程,简洁得如同牛顿三定律,也如同牛顿定律那样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可似乎1947年我们只为此授予了你一枚红星勋章,这很不合理。”

嗯……

马林科夫正经工科院校出身,其实算是个技术官僚。信息论的方程自然是一看就懂。那就不奇怪了。

唐华:“谢谢。为建设社会主义,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努力工作是我的职责。”

马林科夫:“你也是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委员,建设社会主义这句话很对。中国与苏联需要共同进步和发展,不仅我们的国家计委指导中国的工作,中国的同志也可以对苏联的发展建设提出建议。”

唐华:“建苏维埃宫。……噢,不,这不是正式的建建议,只是我个人的小小心愿。”

马林科夫一愣,然后大笑起来。

然后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