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13个军委委员(2 / 2)

按照鹰击-2的尺寸重量,图-95海军型肚子里可以塞下3个转轮式弹筒,最多的时候可以装18枚鹰击-2,标准情况下是12枚,第3个转轮不装弹而是装附加油箱。

这场面就比较夸张了,由于导弹发射要有时间间隔,图-95如果从距离目标45公里开始丢导弹,把第18枚导弹丢出去的时候,它距离目标就只有30公里了。

不只是导弹全部射完耗时太长的问题。苏联海军参谋部从1953年起就在做如何攻击中远海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推演,结论是美国航母的舰载机防空圈很不好突破。按照舰载机作战半径600公里计算,图-95最好是搭载射程600公里以上的反舰导弹。

现在鹰击-2很好用,但空射型最大射程48公里;苏联自研的几个空舰导弹方案射程60到150公里。更大的,苏联海军也有点想把P-5/6/7搬上图-95,但是好像没地方能挂。

……

然后,苏联海军真的起草了一个研制远程空舰导弹的技术建议书,根据《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精神,看看中苏两国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不过这时候唐华已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了。

在离开北京之前,唐华还看到了一份不得了的文件。

中央军委委员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名单。

这个名单后来被称为是55年元帅的“提前剧透版”。军委委员是元帅级别的人员名单,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军委委员+起义将领。

现在的军委委员名单是:

总司令、彭老总、林帅、刘帅、贺帅、陈帅、邓书记、罗帅、徐帅、聂帅、粟大将、叶帅、叶TING。

国防委员会附加的PLUS是程潜、张治中、傅作义、卫立煌、孙立人。

等一下……这历史有点乱了……

还是先从孙立人说起吧。

台湾战役结束后,白崇禧真的又去香港了,李宗仁都劝不动他。1953年10月在国庆庆典上露了个面,之后南下,再回了一趟桂林,11月在香港安顿下来。总理让华润公司给白崇禧置办了一栋半山别墅的房子,主要是安保方便一些,还配了4个我党在香港的人员做保镖。

李宗仁到台湾后控制军队用的几个桂系老头子,台湾战役结束后或是自愿或是在我方的暗示之下,纷纷选择解甲归田,在全国政协或广西政协养老。

总之,现在还为中国国防做事的台湾起义将领中,职级最高军衔最高的是孙立人。

李宗仁是国家副主席,他表示不方便兼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然后就没得选择了,要让一个台湾战役中起义接受整编的国军将领进入国防委员会,就只有孙立人。

(孙:我其实就是个师长军长的料,怎么就和元帅并列了呢?)

不过,非军委委员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都不授衔,因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授上将低了,授大将又不合适。明年孙立人不会挂军衔了。

……

除了多出一个孙立人,军委委员还多出两人。

粟峪位列其中唐华并不感到奇怪。历史上粟大将离粟元帅其实也不远,就差一场台湾战役,或者他1950年7~10月没有病倒统帅志愿军入朝,也可以。

现在解放澎湖、台湾战役都有了。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而且,虽然50年粟峪还是病倒了,但因为50中心-北京-志司的计算机通信网,粟大将和徐帅在北京经常担任志司的代参谋部,毕竟志愿军参谋长谢方以前只是四野的兵团参谋长,以13兵团成立志愿军的时候自动升了志愿军参谋长。

唐华感到惊奇的是粟峪的排名,他不是老末,他后面还有2人。确切地说,因为台湾战役,粟大将的排名把叶帅给超了。

军委委员名单最后两位是“二叶”,都是广东人,都是孙中山时代就在军界暂露头角,都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都是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叶帅广州起义之后去苏联,1931年重回苏区,长征时“吕端大事不糊涂”挽救红军,抗战时18集团军参谋长,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谈判,47年返回延安。

叶TING有北伐、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然后AFK到37年,1938年1月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又掉线,1946年重新上线,在西野/一野,49年是兵团司令兼一野副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

叶TING主要就是掉线两次。虽然1946年出狱中央就重新认可、重新入党,但掉线的时间有点长。

所以现在到底是13元帅还是12元帅还是11元帅或者仍然是10元帅呢?

这应该明年9月份就知道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