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仿制AK了(2 / 2)

……

“其实AK-47是带刺刀的,只是我们还没来得及仿制,”一机局局长张连魁说,“而且,这是55式自动步枪,不是冲锋枪。”

“砰!砰!”

不远处干脆有位干部压上子弹后走到打靶位,直接就开枪过瘾了。

“这枪的精度怎么样,是不是没有50半自动打得准?”刘鼐问。

“我估摸着应该没有半自动准吧,但肯定比冲锋枪准得多。”

“那也不一定,我用过苏联原装AK-47,它半自动的时候挺准的。”

张连魁:“要不我们就当场测试一下。”

警卫员飞快地找来了两支50式半自动步枪,参加联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自己充当测试员。两名测试员先用50半自动步枪打10发,再换靶子换枪,用55式打10发。

山谷里就是此起彼伏的枪声。

几分钟之后,四张靶子取了回来,50式和55式的半自动射击精度差距不大,参会的研究员测量了很久,结果是50半只有很微弱的优势,而且考虑到测试样本太小,这次对比测试怕是也没有太大的权威性。

……

“同志们,55式自动步枪还要进行四项测试,通过测试就是定型,然后投产,我们步兵班组武器就初步成型了。”

先玩了大半个小时枪,刘鼐正式主持开会。

55式量产配发部队后,步兵班的枪械就是1挺50式轻机枪、2支55式自动步枪,其余战士装备50式半自动步枪。

在战斗时,轻机枪和自动步枪为支柱,可组成三个战斗小组,典型如轻机枪战斗小组在后面压阵、两个自动步枪战斗小组左右两翼前出的倒三角阵型。

狙击步枪、40毫米火箭筒不编在班里,而是在连或更高级的编制里,只在战斗有需要的时候才向下加强。

班组内三种轻武器的弹药完全通用,只是没有枪族化,没有太多零件通用性。

刘鼐:“步兵班组武器的下一代技术革新,我们的计划是1960年正式立项,1965年前后定型。现在的步兵班‘三件套’,先稳定生产一段时间。”

于道文:“那下一代的步兵班武器,现在可以做一些什么工作呢?规划,论证,还是做一些概念设计?”

刘鼐:“以前兵工总局还在重工业部下面的时候,唐华说过一句话,枪械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高科技,但其实它很讲科学技术。刘学昌是和我一起搞八一式狙击步枪的,从51年搞到现在,应该是对这句话很有感受了吧。”

刘学昌:“确实,一支小小的步枪,设计和制造也不简单。”

“下一代的步枪,意思就是要比我们现在这‘三件套’先进一代,”刘鼐说,“搞枪先搞弹,搞弹先搞药。下一代的班组武器,现在还在重工业部化工局那儿。化工局负责研发新一代的发射药。有了新的的发射药,我们设计一种新的枪弹;有了新的枪弹,我们再设计新一代的班组武器。”

“刘部长,如果新子弹能有更好的准确度那就最好了。”来自总装军械处的军代表郑鹤龄说。

张连魁:“根据一线指战员的反馈,我们收集了很多意见。50式半自动步枪主要集中在有一些部队希望挑选一些精度比较好的50半加装瞄准镜,这样班组内就可以有狙击手。……也有一些部队对它的供弹方式提了些意见。然后我们希望在55式下发部队之后,在2到3年的时间里收集部队对55式的使用意见。”

……

枪械的联席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如果想在班组内淘汰半自动,清一色装备全自动步枪,那么应该提高精度,要比55式明显高一一截才行。

现在很多老八路老解放在兵工系统里,兵器工业部门的一致意见就是对步枪的精度十分热衷,这从81式狙击步枪在这些人当中的口碑就可以看出来。

对于自动步枪普及化,他们同样也提了“精度一定要好”的意见。

唐华看到汇报,算是明白为什么当年会诞生63式自动步枪这个东西了。

除了班组轻武器,这次联席会议还讨论了连用机枪的问题。

现在陆军的连用机枪,参加过抗美援朝完成换装的部队使用郭留诺夫/国产53式重机枪,差一点的部队还在用杂牌重机枪。

带两个小轮子的郭留诺夫看上去就浓浓的一战/二战初期风格,这个时候其实不该再继续大量生产了。

1954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RP-46轻机枪的实物和图纸。1955年,大连的苏军驻军撤走后,又一次性拿到了几百挺RP-46。

RP-46就是把DP轻机枪的转盘供弹改成了弹链供弹。

但是与会的领导和专家都不喜欢RP-46。弹链供弹火力持续力是够强了,可是这个弹链盒不能挂在枪身上,得摆在机枪旁边,机枪要转移发射阵地时还特别麻烦。

要么一人搬枪一人搬弹链盒,两个人得并排走;要么射手先把弹链从枪上解脱下来,自己提走机枪,到了新的发射位,还得重新把弹链卡起来。这么麻烦,还算是轻机枪?

这时候,北越人民军从法军手中缴获然后赠送给中国的MG42通用机枪给了一机局启发。

RP-46重量挺轻的。给RP-46加上三脚架,需要快速移动时用两脚架+小弹链盒,需要持续射击的时候用三脚架+大弹链箱,不就是通用机枪了吗?

……RP-46通用机枪化,这不就是1959年我国研制67式通用机枪的路数嘛。

这条路是对的,但是67式改到67-2才修成正果,中间也是有不少地方没做到位的。

看完这次联席会议的报告,唐华觉得讨论得很充分,方向也都不算错,不用他掰正研制方向。在研制国产通用机枪那里,唐华批注了一句:

“轻量化和高度的可靠性是一对天然的矛盾,而对于步兵来说,通用机枪又必须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可靠性的指标。设计和试制过程中需务实稳重,该做的测试和试验都不能省略。如研制过程中遇到瓶颈,一定向其他工业部门求援,不要硬着头皮凑合解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