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五对负重轮的55式坦克(2 / 2)

五对负重轮的55式坦克,很好,很好。

……

辽宁,辽阳。

“彭老总,我其他都还好,就是有一个问题想不出答案,”叶帅在电话里问道,“我们演习方使用的系统叫做‘西柏坡’-II。那么‘西柏坡’-1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装备我们的部队的?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彭总:“为什么叫‘西柏坡’,这是主席、总司令、总理、徐帅、粟帅和我几个人一起议定的。”

“48、49年,中央军委在西柏坡指挥了决定全国胜利的三大战役,延安时候的军委不过是山沟沟里头的十几个窑洞,在西柏坡是十几间瓦房,就这样指挥了几百万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主席说,西柏坡代表一种精神,也代表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部的特色:既有效率,又要精简。”

“‘西柏坡’-I就是唐华51年到53年在中南海给我们鼓捣的那一套系统。因为我们造的计算机越来越强,中间换过两次计算机,什么网络设备啊,结构啊,发现有什么不方便的,唐华第二天拉着工具来就随时改。”

“就这样,越改越好用,不但指挥部人员仍然是精简的,作战指挥和情报的响应也越来越快。到53年4月,‘西柏坡’-I的北京终端和志司终端就完成了最后状态。”

“这就是‘西柏坡’-I。所以,‘西柏坡’-II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吧。”

……

阅兵式没有“大料”可爆,但是后面的群众方队有大料。

阅兵式最后一个梯队走过,唐华得打起精神看后面各种五彩缤纷的群众游行方队。

群众游行方队首先是主席,刘副主席、总理、总司令、总会计师的画像,然后是马恩列斯,然后是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

继续往后。

来了来了,石油方队来了。

彩车上高高的钻井模型,旁边两个磕头机模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旧中国在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下,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原油产量极低。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总共只有8台浅井钻机,外国石油公司垄断了中国的石油市场。”

“1954年,地质部和能源部在李四光的地质理论指导下,把石油勘探重点转移到被外国专家判定为‘无原油’的东部地区,在华东地区展开了重点区域勘探。”

“1954年12月11日,在山东省陆相沉积岩中发现高产工业性油流,1955年,产量最高的渤8井日产石油776吨,这是中国石油地质工作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我们确定在华东地区发现了储量数亿吨的大油田。时值抗日战争胜利10周年,因此将这片油田命名为‘胜利’。”

“胜利油田是唯物主义的胜利,以李四光为首的我国科学工作者不迷信洋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实践论、矛盾论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

“胜利油田也是科学技术的胜利,我国科学工作者既拥有先进的地质理论,也拥有先进的计算手段,深入探寻地质科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完整、客观、可靠的石油理论和计算方法。新的理论和方法将指导我们发现更多、更大的油田。”

“胜利油田的发现,是中国石油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从这时起,中国头上‘贫油国’的帽子可以摘掉了!”

……

很显然,这一段讲话会出现在明天的《人民日报》头版。

唐华转过身鼓掌——其实李四光就在旁边不远的地方。

李四光笑容满面,向左向右抱拳致意。

“唐部长,别鼓掌了别鼓掌了,看,下面钢铁工业的顶吹转炉模型要来了!”

唐华向楼下望,果然是炼钢炉和焦炉的模型。

“哎?全国产的小型高炉呢?”唐华问李复春。

“那个啊?那个单独一辆花车,你等会儿就能看到!”

小型高炉还真的是单列出来作为一项成就。

然后唐华又看到了沈阳第一机床厂立式铣床的模型。——就是一台铣床,没有数控模块。这……算了,保密的提议还是自己提出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