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330千伏高压输电(1 / 2)

在四部一会内网找到总会计师的报告,唐华不仅是觉得方便。唐华现在觉得计算机和网络对国家计委的工作效率、工作细致度提升相当明显。

刚成立时国家计委执行的是“粗糙计划经济”,这一点苏联同志吐槽过。但邓子飞、李复春、唐华都觉得,粗糙一点也能行。尤其现在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本来对国家运行的控制就做不到那么细致。

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还有两个客观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没那么多能细致调控生产的人才,全国交通通信落后,存在统计黑洞区。

很多偏远山区农村的经济生产完全是自发进行的,不要说国家了,乡镇都不一定管得到,因为从镇上翻山进村子大概得爬三天的山。苏联同志一定不会想到还有这种事。

现在国家计委仍然算比较粗糙的计划经济,但是好在现在它发出的指令变得及时而且准确了。

国家的指令能纠正生产失衡,准确的指令能让生产平衡的正弦曲线振幅更小。

……

总会计师的报告说的不是1956年的事情,而在说1957年。

1956年农业产值、粮食产量双高,今年虽然基本投资大增,但解决财政平衡问题还是有保障的。

粮食生产都是以年为单位、而且生产和消费有滞后,一般都是前一年的农业产值决定了后一年的基本建设。总会计师在报告里就担心1957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比1956年更高,那么1956年的粮食产量能不能跟上。

总会计师认为,如果和1955年一样,产值增长9%,那1957年差不多也能平衡下来。

唐华先看了五个尿素生产基地的生产-配送情况,去年的化肥使用量大概是五个生产基地半年的产量,今年春耕的时候,送往田间地头的化肥已经是五套合成氨-尿素生产线全年的产量了。加上其他杂项尿素,1956年的粮食只依靠化肥效应,就有200~300万吨的涨幅。

其他因素,自然灾害?……1956年好像还行,不如1955,但比1954好些。海河流域有几场暴雨诱发的洪水,其他的问题不大:河南风调雨顺,淮河长江不发大水。

……

重工业部的情况,先看到的是钢铁工业局。

在过去的两个月有3个小型钢铁厂投产。1954年开工建设的包钢,从包头到白云鄂博的铁路通车,除了白云鄂博,包钢还启动建设了第二处铁矿以供应包钢的高炉。

与包钢建设工程捆绑的是有色金属局在包头建设的4个厂,生产6种有色金属和冶炼稀土族元素。

1955年全年钢铁产量399万吨,离400万吨只差1万吨。为了压低下半年钢铁产量,鞍钢和本钢各改造了一个高炉-平炉来做下半年的钢铁产量数据。现在很高兴地看到鞍钢和本钢一、二月的钢铁产量已经飞起来了。1956年的钢铁总产量可能会超过历史上1957年中国的钢铁年产量——570万吨。

鞍钢……鞍钢现在怎样了?

“唐部长,鞍钢轧钢厂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整顿,工人积极性恢复了,轧钢厂和鞍钢本厂的技术科运转正常,工人、工程师、技工对生产改进和技术革新非常积极。”

总经理马宾和唐华通电话。

“轧钢厂您上次来的时候分配给他们的重大科研项目,连续热轧机,已经启动研究了。哦,钢铁研究总院和钢铁学院的研究员、教授,去年10月份就来到了鞍钢,现在他们驻扎在鞍钢轧钢厂,和轧钢厂的同志们一起设计和攻关,今年春节也是在鞍山过的。”

唐华:“你们辛苦了。现在正月还没过,给你们拜个晚年来来得及。如果连续热轧机在鞍山研制成功,那就是中国钢铁工业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连续热轧机在美国40年代就已经投入使用,匹兹堡到1945年已经建成了4条连续热轧机生产线,不过现在不是没法从美国买大件工业品嘛。苏联的连续热轧机还在研发中,暂时无法提供给中国。

技术上连续热轧机不算特别高深,只是需要对工厂布局做调整,预计鞍钢轧钢厂能在一年之内制定出连续热轧机的方案,然后给他们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改造调整。

……

1956年初春,哈尔滨锅炉厂和汽轮机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套燃煤锅炉和蒸汽轮机发电机组。

在火车站,已经组装好的蒸汽涡轮叶片、转子像一捆菜花,被吊车吊上空中,缓缓移到车皮上方再降下来。

这一套蒸汽涡轮看起来轻巧,其实重量不小,一辆车皮放一套系统,再加上紧固件,就装不下其他的了。

国产第一套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功率5万千瓦。……现在火力发电机组单台30万千瓦起步。小是小了点,但几台机组合在一起,一个火电厂能供应不小的一片地区了。

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基本上”算是国产的,零件国产化率87%,总造价里面,国产零件占70%。差的那13%不能国产化的零件都比较关键,比如蒸汽涡轮的转子,那根轴在万吨水压机投入使用前就没法国产。

哈尔滨第一批生产了3套蒸汽轮机组,接下来两个月再生产三套。六套发电机组组成一个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准备运往山西娘子关安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