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果然挨揍(1 / 2)

11月7日上午,莫斯科红场。

十月革命39周年阅兵式。

今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赫鲁晓夫和苏共主席团成员们在检阅部队时,心情比较复杂。

如果唐华在现场看阅兵,这会儿应该喜笑颜开:布达佩斯事件最后靠匈牙利自己的力量平息,苏军没有介入,因此苏联也就没有在东欧陷入信任危机,华约就不会才成立一年多就显露出貌合神离的迹象。

但赫鲁晓夫没有真实历史可对照,不知道避免了多大的麻烦,心理就不那么平衡了。现在他的心情就是:“玛德,匈牙利这事太艹了,玛德。”

是太艹了。苏军不需介入是守住了及格线,然而这事仅限于及格,匈牙利把所有可丢可不丢分的考点都丢了。布达佩斯街头斯大林的铜像,还肚皮朝天躺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处理呢。被拉到国会大厦面前的脑袋倒是用辆大卡车装走了。

“非常感谢中国同志在关键时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布尔加宁其实对结果还算满意,他对刘副主席说,“布达佩斯事件的性质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但我们最终还是成功地把匈牙利留在了同盟里。”

检阅台前,苏联步兵、坦克、摩托化车辆、大炮依次开过,自行火箭炮之后是鹰击-2和P-5反舰导弹,之后是S75和红旗-4防空导弹。最后走过的是R5弹道导弹。

“谢罗夫,谢罗夫,他是布达佩斯的功臣,”赫鲁晓夫也对身边的人说,“等他回到莫斯科,应该给他一枚金星。”

特务头子谢罗夫经过艰苦的游说,让匈牙利高层做出决断,开会解除了纳吉的职务,而且实现了权力的和平、秘密交接。到11月份,匈牙利市民才开始意识到纳吉好久没公开露面了,但报纸和广播在密集揭露破坏分子、安抚吃瓜群众,修缮被破坏的城市、恢复秩序、发放货币补助和粮食,纳吉是不是玩失踪,反而不太重要了。

……

东地中海。

从以色列雅法港到塞得港的航线。

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用11节的航速缓缓开向塞得港。之所以开这么慢,是因为船队中最慢的那艘货船最高航速就11节。

“埃拉特”号原来是英国海军Z级驱逐舰“热情”号,装了4门单管114毫米炮和2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航速不错,能开到37节。它是1944年才服役的,没多久二战就结束了,1955年以色列从英国手中买下这艘驱逐舰,现在是以色列海军两大主力之一。

在“埃拉特”号身后是一艘1800吨散货轮,担任着朝塞得港外的以军运送油料的任务。以色列陆军装备是万国牌,坦克和车辆使用的燃料就多达4种标号的汽油和两种柴油,润滑油的标号更多。所以朝前线运送油料得用散货轮,四五千个汽油桶柴油桶润滑油桶,外面用油漆分门别类写清楚这是什么油,到了目的地把油桶滚下船就算卸货了。

在1800吨散货轮后面是一艘1500吨散货轮,这船装的是军械和弹药。昨天11月6日,以色列国防部给塞得港外的以军运送了6门美式155毫米榴弹炮,今天这船上有3门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现在的以色列就是这么穷。

从这两艘货轮也看得出来,以色列还没打算收手,他们要在塞得港-苏伊士运河东岸赖下去。

……

现在是11月7日中午。十二个小时前,英法的登陆部队就停止和埃及军队交战,缩在了几个基地里,等待英法和埃及做高层沟通,然后上船回国。

当然埃及陆军的正规军现在还没缓过气来,空军被炸没了,民间武装不会出城进攻,英法的地面部队倒也还算安全。

“既然你们正在想办法退出这场战争,那我向你透露一条我们获取的情报。进入地中海的三艘苏联军舰,其中两艘驱逐舰的威胁比那艘巡洋舰还大。”

11月3日,艾登与杜勒斯在华盛顿会面时,杜勒斯顺嘴提醒了一句。

艾登:“它们不需等待就通过了土耳其海峡,我想现在已经在希腊群岛里航行了。”

杜勒斯知道艾登在吐槽美国授意土耳其放行的事,但还是继续把话说完:

“1953年,我们在台湾海峡的舰队遭到中国反舰导弹的密集打击,这是我们惨重损失的主要原因。现在中国和苏联共享了导弹技术……它能在20英里左右准确命中目标,威力偏小,你们舰队轻巡洋舰及以上的舰只很难被击沉,但要小心你们的驱逐舰。”

……

特拉维夫。

“苏联军舰上安装了中国的反舰导弹,它能在20英里左右准确命中目标,但是威力偏小,军舰很难被击沉。”

英军司令凯特利忠告以军参谋长摩西·达扬。

“苏联军舰上安装了中国的反舰导弹,它能在20公里左右准确命中目标,但是威力偏小,军舰很难被击沉。”

摩西·达扬转告以色列海军指挥官舒木尔·塔克努。

“埃拉特”号上,舰长大卫·乌西雅观察到,从雅法出航时就一直跟着他们的苏联驱逐舰,航向右转15度,渐渐远离了以色列船队。

从昨天起,出现在东地中海的2艘苏联驱逐舰,一艘在海法港外监视以色列海军,一艘在雅法港外。每当有以色列军舰或运输船出航,它就会跟一段,如果是去别的地方的,苏联驱逐舰就返航;如果是开往埃及的,苏联驱逐舰就跟到底。

苏联驱逐舰在跟踪以色列舰船,以色列和英法的飞机也在东地中海上空监视苏联海军的3艘军舰,各方保持密切接触,但暂时不会真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