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六月事件(2 / 2)

1955年,第一艘改造完成的基林级北上渤海湾训练,“鹦鹉螺”号过来挑事儿,戏弄了4艘护航的护卫舰和猎潜艇扬长而去。

然后美国不断对中国腹地做战略侦察,直到在1957年五一节被揍下一架RB-57D为止。

但是这种小骚扰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和平发展就是和平发展,这不但唐华知道,主席和总理也都看出来了中国的这段发展机遇期。

……

比利时,布鲁塞尔。

“国际极年大会”正在召开。国际极年主席S.恰勃曼面对50多个国家的地球物理学界代表,宣读手中的通告:

“我宣布,第三届国际极年的主题为‘国际地球物理年’,持续时间是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

“第1届国际极年是1882至1883年举行的;第2届国际极年是1932至1933年。两届国际极年期间,物理界进行了大量卓著成效的试验与观测,让人类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找到世界的本原规律。”

“第三届国际极年,重点是研究地球大气、内陆和水圈内的物理现象及变化规律,解决科学理论的重大课题。主要学科和内容为气象学、太阳活动、天文学与重力测量、地磁、电离层和流星、北极光、宇宙线、海洋与地震、冰川学。”

国际极年本是物理学界一项纯学术的、既不涉及政治也不涉及军事背景的研究。

但是,本届国际极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到后来就完全变味了。

如何研究地球的大气、内陆和海洋?如何观测太阳活动?大气电离层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人说,各位国际物理学界的朋友们,我现在有革命性的观测方法,发射卫星,从太空看地球。

苏联人说,呸,这还用你说?我卫星都在开焊了。

国际地球物理年竟然成了美苏冷战的高潮——太空竞赛的导火索,这就有点出人意料了。

……

1957年5月1日,就是中国用竹竿捅下来高空侦察机的这天,第一枚R-7洲际导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

科罗廖夫从1953年开始研制的、能从苏联直接把核弹打到美国去的大导弹,终于修成正果。但是!火箭上升了几十公里,在助推器脱离时出了问题,一个助推器崩开了主弹体造成导弹失控,坠落在距离发射场400公里外。

……好吧,火箭飞行的前98秒还是正常的。

R-7不仅是苏联的洲际导弹,而且是苏联打算用来发射人造卫星的载具。

美国和苏联的洲际导弹差不多同时研制,苏联的研制进度稍微快一些,但美国也没落后太多。1957年6月6日,美国空军的“战略导弹65”项目第一次试射,这就是“阿特拉斯”洲际导弹。

R-7洲际导弹是两级液体火箭,“阿特拉斯”是一级半液体火箭。虽然内部结构和外形都完全不同,但他们俩的第一次试射结果都差不多。从发射架上升空后,“阿特拉斯”冲出大气层,然后发动机推力开始出现不足,原定的3000公里射程(第一枚测试弹装的是减配发动机)只飞了1100公里。

苏联第一枚R-7爆了,科罗廖夫很不服气,6月11日,第二枚R-7火箭又摆上了拜科努尔的发射架。

长33米、全重280吨的R-7绑着四个矩形助推器,火箭根部的直径有10.4米,作为导弹时能把5.5吨的载荷丢出去8000公里。5.5吨是1955年苏联制成的第一种辐射内爆式300万吨当量氢弹的重量。

但这第二枚R-7依然没能实现这个目标,发射升空后,R-7的电气短路导致导弹在空中打滚,旋转越来越快,然后整个火箭和助推器解体了。

……得多亏这是赫鲁晓夫时期,要斯大林还活着,科罗廖夫可能又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了。

……

6月11日的洲际导弹发射失败并没有对苏联高层造成多大的影响。

6月18日,尼基塔·赫鲁晓夫走进克里姆林宫的苏共主席团特别会议会场。

“乌克兰的粮食在春季播种时与国家计委确定的计划数量存在偏差,现在是时候种植短期作物来弥补产量损失了,”赫鲁晓夫环视一周,“同志们,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话,我们就先从这个议题开始讨论。”

会场安静数秒。

赫鲁晓夫:?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同志,主席团多数成员认为,应该先讨论您的问题。”

莫洛托夫:“您粗暴干涉外交工作,无视外交部门的同志十几年来为苏联外部环境做出的努力,贸然恢复与南斯拉夫的外交关系,给苏联的意识形态带来危机。”

“你个人独断,对斯大林进行批判的决议未经详细的组织讨论,之后对波兰和匈牙利的变故反应迟钝,导致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匈牙利发生严重内乱,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与国际声誉。”这是卡冈诺维奇说的。

马林科夫:“我提议终止赫鲁晓夫同志的党内第一书记职务,而且,我建议今后苏共也不再设立党的第一书记这一职位。”

赫鲁晓夫镇定下来,表面上看情绪毫无波动,实际脑子在飞速运转,寻找对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