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6.4亿次每秒!(2 / 2)

李强呵呵呵大笑,“第三次超算会议时你不是说越简洁越先进吗?”

“在某个特定时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会复杂化,我们用复杂的设计达到所需要的性能之后,再重新走向简洁。现在就是复杂系统的阶段……老列呢?”

李强:“列别杰夫外孙女出生啦,在家看娃呢。”

老列是全家过来的,女儿在上海安排了工作,俄语翻译,前年和计算机所一个姓程的小伙子结婚了。

……

“3-7柜完毕了。”“完了?那冷却管路加压。”

超级计算机采用水冷降温。

这是第三次超算会议是确定下来的。之前的试验,用散热片给芯片散热,似乎实验室测试的时候过关了,但当试着叠起几十块布满芯片的电路板再测试,散热片又不灵了。

给每块散热片加个小电风扇,那就是得几千个散热风扇,这可不敢保证个个都正常运转。如果有一个不转,下面的芯片就可能过热死机,甚至芯片烧掉。

在会上每个人都琢磨了很久,最后认定液冷散热是唯一的办法。

唐华和李强来到3-7柜,也就是第三核心7号机柜面前。冷却系统灌水,启动,噪音很小——马达在几米外的地方,将冷却水送入密密麻麻的复杂冷却管路。

“全是铜,原材料和铜焊费用都不是一笔小钱了,”李强说,“还有水管的连接,因为工艺要求特别高,管线连接处绝对不能出现漏液,因此找的都是顶级技工,管线完成之后还要反复检查。”

唐华:“如果按最先1920片的构架,芯片、电路板之间的间距比现在2880片要疏松得多,散热压力可能没这么大。”

李强:“哎,还不是想尽量冲击极限运算速度嘛。竺老开始说亿次能做中长期天气预报,等正式开会的时候就说不行,3.3亿次起步。我们干脆就直接做到6.4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竺老要是再增加要求,超算也能扛住。”

“真的能扛住吗?那太好了。李局长、唐部长,竺老打电话来了,说他下面的几个小伙子又调整了一次算法,中长期天气预报24小时运算出结果的话,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最好再快一点,4到5亿次每秒才行。”

涂长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超算厅的。

涂局长和国家气象局的工作组1957年12月就赖在(进驻)上海计算机所不走了,竺可桢和叶笃正倒是主要在北京活动,但他俩以及研究所是隔三差五和涂长旺联系,掌握超算制造的进展,如果超算快完工了,就马上飞到上海。

涂长旺补上的这一句话,让李强脑壳都痛了:“唉……”

唐华:“涂局长,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只是和计算机算力和算法精确度有关,还和天气参数测量的精度有关,我们第一次运算的区域,气象站硬件都足够好了吧?”

涂长旺:“几大测量仪都是当前能拿到的精度最好性能最稳定的货,每个气象站都架设了有线通信,另外还有对讲机作为备用。做预报的区域是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地区,确切地说,黄河-淮河流域。”

唐华:“看来我们的工作节点刚好,超算投入使用的日期刚好卡在3月,这样你们的天气预报系统就可以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开始工作。”

李强:“另外还得说一句,我们只管把计算机搞出来,准不准可不负责啊。”

……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

中长期天气预报的算法又做了一次调整,不是青年程序员们收拾前任的屎山,而是叶笃正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这一变化的理论和数值代入中国区域的天气预报之后,计算量会有所增加。

“涡旋运动,东亚环流,大气能量频散传播,大气运动的闭合方程组,东亚季风理论,竺老,我们手头的理论就这么多了,拿来做中长期天气预报,我总感觉还是有些不够。”叶笃正对竺可桢说。

“现在我们其实还是在动力气象学的三大经典理论框架之内,你我提出的都是修补公式,”竺可桢说,“希望以后能够有新的理论出现吧。”

……

《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是1957年底发表的,叶笃正的这篇论文提交IGY之后,在国际气象学界引起极大关注。

这篇论文很长,叶笃正不但写了自己对东亚环流的研究,还把之前气象学的几个理论联立起来,用了小三分之一的篇幅阐述天气预报与理论公式的关系。

“叶先生的这篇文章,对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规律有很好的总结,但文章的最后两节所阐述的方案令人迷惑。”气象学家吉野正敏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峰会上说。

叶笃正邮寄发表的文章人手一份,不过因为是在讲东亚独有的一种大气现象,欧洲和美国的气象学家对此研究不多,日本气象界倒是很感兴趣。

杰弗里·泰勒:“叶在试图把箭射上月球。”

吉野正敏:“这正是我感到疑惑的地方。在当前已知的气象理论和流体力学的框架下,叶先生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远期气象预报,而这我们在三十年前就尝试过,证明以现有的理论是不可能做到的。”

杰弗里·泰勒:“实现气象预报需要提出一种全新的动力气象理论,这种理论必须是革命性的和颠覆性的,将过去的流体力学公式大大简化甚至能够获得一部分解析解。现在这种理论并没有出现,我们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艾萨克·牛顿先生对此也无能为力。”

吉野正敏:“我们只能期待五月份叶笃正先生亲自来哥本哈根,在学术峰会上辩论与交流。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他真的发现了全新的动力气象理论、而论文发表时他还在做最后的核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