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飞机坠毁了,希望人没事(2 / 2)

“确切地说,制造氢弹所用的材料是氘化锂-6,这需要对天然锂进行一次同位素分离,将锂-6和锂-7这两种物质分开来。我们没有拍摄到锂同位素分离厂,但锂的同位素分离并不算太难,中国肯定有分离锂同位素的工厂了。”

艾森豪威尔翻到报告的最后一页,然后沉思很久。

麦克尔罗伊:“需要空军制定进入中国内地精确轰炸的作战计划吗?”

艾森豪威尔:“不。向苏联施压,就说为什么美苏英在停止核试验以及进行核裁军谈判的同时,中国却在偷偷搞核武器。”

……

冲绳。

4月5日傍晚,冲绳的美军基地,空军参谋部里气氛紧张,一些参谋脸上还露出些慌乱的神色。

两小时前就该返航的U-2侦察机,到现在还没有露面,既没有在东海发送无线电识别信号,也没有出现在冲绳上空。

六架F-86战斗机已经派出去,在东海上空做目视搜索,但直到天黑,飞行员什么都没有发现。

不会是飞机故障坠毁了吧?但愿人没事。

……不。

现在,CIA负责人麦克·米尔斯内心的真实想法是:要是飞机出了事,那么……但愿人出事。

“麦克,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冲绳基地斯马特少将问。

麦克·米尔斯摊摊手:“我想,我们现在还是把无线电接收设备,调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频道吧。”

……

从1958年底,U-2首次进入中国境内到今天早上的任务,U-2一共进入了中国腹地五次,这第五次内陆侦察,竟然出事了。

要知道,在中亚和欧洲,U-2已经连续22次对苏联境内进行侦察,无一失手。

当然,美国空军本来就知道进入中国腹地侦察可能比进入苏联腹地还要危险:中国和苏联装备同样的防空导弹,对空警戒雷达性能相似,但中国这边,U-2要穿过中国的人口稠密区,这里的对空警戒雷达密度比苏联中亚和乌拉尔地区要高多了。

CIA的情报体系,以及U-2飞行时雷达告警器的记录,都证明中国和苏联发现了U-2转向时掉高度的现象,CIA推算,中国和苏联一定会抓住这一点做文章,在U-2转向返航的时候进行截击或者防空导弹埋伏。

因此U-2每次都选择不一样的转向返航点,每次都选择不一样的进入路线。U-2在中国侵入飞行的频度不高,一个月才飞一次,但在两次飞行之间,美国空军会非常认真地分析中国腹地的电磁信号,刷新地面雷达站的位置,让U-2选择最优路线进入。

这四个月就是中国空军防空导弹部队和U-2互相揣摩对手想法的四个月。

第四次飞行时,U-2的飞行员设计了个最别出心裁的航线:在拍照目标上空转向而不是在飞越目标再前飞100公里时转向。

这条航线非常成功,U-2躲过了前方的4个红旗-3防空导弹营,把第二旅的指战员气得干瞪眼,但也没办法,只能让他大摇大摆回去。

……

4月5日早上,U-2从冲绳起飞,进入中国执行第五次侦察任务。

在美国空军情报体系的支持下,飞行员没有犹豫,直接从第一道对空警戒雷达线的夹缝穿了过去,成功。稍微转向10度,又从第二道对空警戒雷达的夹缝穿了过去,成功。

穿过第二道对空警戒雷达线之后,U-2就来到黄河上空了。此时正是大中午,U-2还可以利用黄河做地标,目视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吕梁西边,黄河的C形转弯上空,U-2的雷达报警器突然滴滴滴叫了起来,两分钟之后,雷达报警器显示,自己不但被一部对空警戒雷达扫到了,还被一部导弹火控雷达盯上了。

接着,U-2肚皮下面的某个地方,两枚红旗-3导弹发射升空,几乎是垂直上升的飞行状态,朝蓝天戳上去。

U-2正好闯入了防空导弹第一旅二营的头顶,在飞掠头顶的时候,红旗-3导弹有一个半径很小的范围,能让导弹飞到24000米高。

飞行员大惊失色,立刻操纵飞机提前进行大转弯。U-2笨拙地在空中转了135度,这时候它的投影和导弹发射位置超过了10公里,那两枚红旗-3应该是打飞了。

然而飞行员没有想到的是,刚转过弯来,红外告警器提示,又有两枚新的导弹升空。此时由于做了一次大转弯,U-2的飞行高度已从24200米降低到21800米,而且,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重新升上24000米的,那得开足马力爬升至少10分钟。

“轰!”“轰”

两声爆炸一先一后,在U-2附近爆炸。两枚导弹爆炸后的破片都波及到了U-2。没有任何悬念,U-2的一侧机翼被一块爆炸破片切了一下,顿时弯折起来,飞机翻着滚往下掉。

飞行员卢克莱此时也是难得的冷静,他意识到飞机的机翼油箱已经先用光了,飞机不可能起火,于是他耐心地估测飞机的滚转频率,之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跳伞时间窗口,在飞机旋转到斜45度时拉下了弹射的把手。

“嘭”的一声,卢克莱和座椅一起弹出来,完美地躲过了在空中旋来旋去的平尾和垂尾,再在空中自由落体一段时间后,降落伞打开,卢克莱缓缓降落到地面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