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中国的第三颗人造卫星(2 / 2)

唐华:“首先我们的卫星无线电发射机功率应该比他们大。这样地面接收端的信号质量就会更强,使用卫星导航系统的用户体验肯定比子午仪系统好。”

岂止是信号功率大,唐华让六分仪卫星的播送频段覆盖了一部分子午仪系统的频段。等两套导航卫星系统都发上天之后,频段就会有一部分冲突。中国的大功率发射机会对子午仪的工作频段构成干扰,子午仪的发射机反过来却干扰不到六分仪的工作频段。

“其次呢,六分仪系统的卫星上面,我加装了比较复杂的防盗版体制,这占了不少重量。”唐华又说了一句。

钱学森:……

导航卫星的无线电波是不定向的,一开机就是在地球表面覆盖,所有人都可以用无线电接收装置收到导航电磁波。

现在还不是GPS、北斗-3天上到处飞的免费时代,想使用卫星导航服务得付费啊。

因此就必须要有一个用户授权和防盗版体制,由卫星的无线电发射装置以及地面客户端的加密装置共同组成。用户没交钱就没有授权,没获得授权,哪怕你用自制的接收装置收到了导航电磁波,也没法解算出自身的坐标位置来。

也不要说唐华奸商,子午仪导航系统也有类似的防盗版措施,只是没唐华考虑得这么周全而已。

……

零点已过,6月22日凌晨。

发射场灯火通明。45分钟前,长征-2火箭加注燃料完毕,现在就只等发射时间点。

长征-2像是长征-1的放大版,直径从1.7米增加到2.25米,长度略增一点到28.6米,重量加倍。

钱学森理论计算,长征-2最多可以把1.4吨的载荷送入30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个运载能力有点像苏联的Kosmos-3,但苏联还要过两年才想起来设计Kosmos-3这个级别的中/小型运载火箭。

这次发射的六分仪-1号卫星只有270公斤,除了首次发射要一点保险系数外,发射轨道倾角89度的卫星本来也是要比普通倾角的近地轨道卫星难度大一些。

“最后五分钟倒计时了。”钱学森看表。

唐华:“可以把对讲机打开,和控制中心保持连线了。”

……

“要发射了。”在对讲机旁边的钱学森告诉平遥城门楼上等待发射的人。

在漆黑的夜间,远处发射架的火箭尾部闪出耀眼的光芒,随着火箭缓缓上升,尾部火焰的亮度也越来越高。城门楼上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别急,别急,等火箭飞上高空再庆祝吧!”钱学森对那些央音的学生喊道。

火箭正常爬升。起飞的一瞬间,长征-2向上运动的加速度0.35个G,由于发动机每秒钟都要烧掉上百公斤燃料,火箭的向上加速度是越来越高的。一分钟之后,长征-2就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

然后是漫长的几分钟的等待。

“台州和鸡冠山的遥测信号正常,卫星应该是入轨了!”

姚桐斌在对讲机里的声音。

钱学森:“现在我们可以庆祝了,中国第三颗人造卫星、六分仪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测试星,顺利发射到了太空!”

……

在1959年的夏至前后,卫星系统配套的计算中心、四个地面跟踪-注入站准备就绪。计算中心除了演算卫星轨迹的大型计算机外,还有一台原子钟。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总参通信处携带着卫星导航地面端设备跑到了草原深处待命。北海舰队,中国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装上了第一套舰用六分仪导航系统,并且提前出海,正航行在黄海-东海之间。

在海参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安装了一套导航系统样机,准备在第一颗卫星调试完毕后就试着接收一下信号。在摩尔曼斯克,苏联K-3“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刚刚结束一次训练航行归来,海军基地往潜艇上运了个大箱子,然后给潜艇的潜望镜式伸缩天线加装一些奇怪的导线。

至于在广交会上购买了六分仪卫星导航系统的两位预售用户,暂时还没有收到大箱子,销售员告诉他们,一旦卫星导航系统通过调试,马上会给他们送上地面接收端,只要在本经度线的可导航时段,打开接收端即可定位。

对了,除了定位之外,还附送一个授时功能,精确到毫秒级别的那种。

最先报道卫星发射成功消息的,是6月22日早上的广播电台,报纸出报道要到6月23日。对六分仪系统的介绍,就先上一个立体的地球形状,5颗极轨卫星在地球外画出轮廓,地球加了这五条线,就像一个剥了皮但没掰成两半的橘子。

为了解释卫星的轨道,写文章的记者花了很长篇幅,用最浅显的比喻解释什么是极轨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

然后就跳过技术细节,直接告诉读者,卫星导航系统能让人在任何地方,不用看指南针不用辨认地标也不用看星星,只要能接受到卫星发出的信号,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

这样,在野外的科学考察队、大范围运动中的野战部队、海上航行的船舶,都不会再迷航了。

不但不会迷航,六分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超出了以往任何导航方式。在地面端完全静止的时候,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0米。在地面端低速运动时,比如在开动的轮船上,定位精度是200到400米。

因为多普勒频移定位的局限性,地面端在高速运动时几乎无法准确定位,所以,飞机和巡航导弹是没法用六分仪系统的。

不过报纸的报道还是隐瞒了一些信息——其实六分仪卫星导航系统还存在着高频军码,不对商业用户开放,只供应中苏的军用平台。高频军码的静止定位精度是25米,低速运动时仍然有80~150米。高频军码的使用频段也“冲”了子午仪导航系统的军用高精度频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