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横穿渤海(1 / 2)

1959年的北戴河除了休假、经济工作会议,还要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届八中全会。所以经济工作会议不是在假期的中间召开,而是7月23日就先开了。

这两个会没唐华什么事。

而且,在北戴河开会总比上庐山好。

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国务院、国家计委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今后工作的要点是“科学规划、全局统筹,促进工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1959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还讨论了西藏平叛和对印冲突的问题。

从军事上来说,西藏平叛是个局部军事行动,对印冲突目前还只是冲突,就算恶化到不打不行,那也还是个局部军事行动。但是国家计委和国务院各部委还是得做不少事情,配合西南地区的军事政治工作。

“与缅甸达成在紧急时刻使用领空的协议后,我们在云南的飞机场就比成都的飞机场有用多了,”彭老总说,“丽江和保山两个机场,飞机飞五百公里就能到印东和藏南上空,就算是昆明的机场,从这里起飞伊尔28也可以覆盖战区。可是昆明没有铁路呀。”

彭总说昆明没有铁路,是说昆明现在没有与其他省会相连的铁路。其实昆明有一条铁路,滇越线,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修的,从昆明连到河内。

这铁路显然没法用来往云南运送物资。昆明、保山、丽江的机场,飞机用的零配件、燃油这些东西都是公路运输或者空运,不但运费贵得要死,而且很难支持大机群高密度升空作战。

縢岱远:“成昆铁路和贵昆铁路都是去年开工的。彭总您也知道,这两条铁路都是难度极大的工程,解放前西方铁路专家说这里是不可能修筑铁路的地方,前几年,苏联专家看了地形也直说这里是‘铁路禁区’。今年3月,因为藏南出现冲突的事情,我们提高了成昆铁路的人力物力投入,但短时间也没法完工。”

彭总:“你们原先的计划是1963年通车,加大投入后,成昆铁路能哪年通车?”

縢岱远:“1962年。”

彭总:……

……

辽宁,葫芦山。

顾懋祥、恽良两人绕着34号艇走了一圈,做启航前的例行检查。

虽然这三天,两人带着船厂工人把34号艇上上下下全检查了个遍,任何小毛病小隐患都揪出来改掉了,但此次出航任务重大,还是不能有一点马虎。

34号艇只比33号艇略大一点,如果按船只的标准,它就是一条超小的快艇;如果按车辆,它的长度和大公交车差不多。比如现在,34号艇就停在基地的停车场里。

34号艇周围一圈橡胶气囊,现在气囊没有充气,软踏踏地下垂,下沿拖在地上,像是34号艇自带的围裙。艇的主体是一个圆角矩形的形状,正中是一个驾驶舱,待会儿顾懋祥、恽良两人就要坐在这个舱里驾驶气垫船。驾驶舱后上方是垫升发动机的进气口,艇体后面两个带涵道和保护网的螺旋桨。

恽良提出的气垫船脑洞,唐华挖出这个脑洞,先是让六机局配合哈军工在大连设厂,到后来五机局也介入帮忙。船舶工业局出船厂,航空工业局除了出发动机,还给加工了气垫船的框架结构,这个铝合金-钢材结合的框架结构比全钢结构轻多了。

“顾主任,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恽良说,“其实我们应该开33号艇出去的,那个靠谱。33号艇航行一年多了,我们对它上上下下都很熟,这34号艇才上手三个月。”

“三个月也行吧……”顾懋祥虽然心里其实也不是很踏实,但还是鼓起信心说道,“这三个月,34号艇的测试不都很顺利吗,前期有一些小毛病,调整修改了,到现在小毛病基本也看不见了。100公里长航,34号艇也是一次过。”

“可是从这里开到北戴河,不是100公里,是150公里耶。”

顾懋祥:“100公里和150公里不都一样吗?100公里长航能过,150公里没有理由过不了,多烧50公里的油而已。再说了,我们这次不是无故障考试,开到半路坏了,是有办法补救的,渤海中间有一艘援助船,能修理能换零件能加油。修好了继续开。记住,只要不是当着主席的面掉链子,那就不叫事儿。”

恽良:……

顾懋祥:“我是舰艇科主任,这一年也不是天天蹲在船厂,你才是34号艇的主任设计师,你得对自己设计的东西有信心。唐部长都说了,气垫船这个东西,抢了个世界第一并不是跑到终点线,还得继续努力。唐部长说的目标线在哪里你记得吧?”

恽良额头冒汗:“记得,知道。”

“那么,出发!”顾懋祥豪迈地大喊一声,先往气垫船上面爬。不过在爬舷梯的时候还是露馅了,腿抖得厉害,试踩了好几次才踩稳梯子。

……

“已经启航了?一切顺利?好!你们保持五六十的均速就可以,注意保持无线电联系,让基地和援助船都能找到你们。一路顺风!”

海军副司令员罗顺初在北戴河的海滩,34号艇出航后,依照设定的无线电频率,和罗顺初建立了联系。

罗顺初抬腕看表,下午两点半。按照50公里时速计算,五点半他们能到北戴河。想了想,罗顺初回屋拿起电话,“北戴河保卫处吗?我是罗顺初。下午四点半到五点之间,34号艇会出现在北戴河附近海域,就是之前海军登记的‘快船试验’,请保卫处水上安全小队注意识别,无线电呼号是……”

“唐部长,”罗顺初说完正事又拨了个电话,“34号艇顺利出航了,下午5点半到北戴河。是让他们在西海滩登陆吗?”

唐华:“对,西海滩。四点半的时候你确认一下,如果没有问题能准时到达,就再呼叫一下我。”

顾懋祥和恽良的船要是没有抛锚、没有沉、没有炸,准时开到北戴河附近,唐华就可以招呼一帮大佬出来,在海边围观气垫船了。

……

渤海海面。

从葫芦山开到北戴河,航线挺简单的,一直朝西直开就行。

34号艇四周白花花的海浪,喷气发动机朝气垫船下面鼓风,橡胶围裙已经被撑满,大量空气把十几吨重的气垫船托出水面,这样,艇后面的两个小螺旋桨就能推动气垫船高速行进。

难得今天风平浪静,正是气垫船航行的最佳海况。34号艇的垫升发动机推力开到全功率的70%,两台推进发动机各开到一半功率,气垫船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平稳地朝西航行。

55公里/小时的速度也就是30节,其实很多军舰都能跑到这个速度,34号艇如果全速推进,是能跑到80~90公里/小时的,不过这次测试还是不要全速,稳妥一点。

“航程已经过半了。”恽良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