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勿谓言之不预也(2 / 2)

50多门榴弹炮要轰1营的阵地。

在原先的作战方案中,邦迪拉是可以放弃的,德让宗是进行阵地战大量杀伤印军的,达旺镇则是在最坏情况下也要守住的——邦迪拉可以丢,德让宗可以丢,西山口不能丢——西山口是达旺的门户,也就是得保住达旺。

“把这个情报立即上报成都。”张国华说。

……

12月16日晨。

位于阿萨姆邦提斯普尔的印军第4军军部。

军长考尔是这次对中国作战的前方指挥。

第4军旗下辖第4师,用在邦迪拉方向;第2师用在巴昔卡方向。除了这两个师,第5军下面还下辖若干阿萨姆邦军队以及更稀奇古怪的印度地方军队,总兵力6.7万人。

第4师是第4军的主力,二战期间这个师在中东、北非、意大利和希腊打过6年仗——当然是在英国人指挥下。印度独立后,第四师被视为印军的“标准师”,在接受美援之前,第4师就有一个M26“潘兴”重型坦克营;接受美援后,第4师又多了一个M47“巴顿”营。

“我宣布,‘驱逐作战’,开始!”考尔拿着对讲机话筒大声下令。

邦迪拉正面的印军炮兵阵地腾起一团一团的硝烟,三种口径的榴弹炮纷纷开火,1营的阵地以每秒2发的频率不断落下炮弹,还好1营的阵地修在邦迪拉镇子外1公里,这么密集的炮击,但基本没对邦迪拉的民居造成损坏。

上午9时,炮击开始,印军第4师炮兵第4旅的51门榴弹炮唱主角。

10时,继续炮击。

11时,炮击还在继续。

11时30分,炮击终于结束。

印军第4师第7旅派出一个拉加普特步兵营,小心翼翼地向邦迪拉旁边依山坡而修建的1营阵地发起进攻。11时45分,拉加普特营接近到邦迪拉1营阵地几百米外时,山后飞来上百发108毫米火箭弹,拉加普特营一下子就全趴在了地上。

12时,炮兵第4旅恢复炮击。下午2时,拉加普特步兵营继续往前拱。2时40分,拉加普特步兵营的600多名士兵站在了1营的阵地上。

1营昨晚就撤了,这是个空阵地。

……

在巴昔卡方向,印军第2师也在炮火准备之后,向巴昔卡西北部据说由我军盘踞的山头发起进攻。战斗进行了3个小时,第2师占领了山头,宣布巴昔卡周围10公里已肃清了中国军队。

但是第2师也有伤亡,在爬上山顶后,得意忘形的印军第2师被108火箭炮覆盖了,还覆盖得特别准确,半分钟之内伤171、亡60,死亡人数比第4师的拉加普特步兵营还要多出9人。

新德里,送行的人群还聚集在机场候机楼外,艾森豪威尔挥手向人群致意。四天多的时间,美国人用金元把印度的态度砸弯了,艾森豪威尔和尼赫鲁也就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访问效果很好。

艾森豪威尔在等待飞机接上舷梯,在最后一分钟,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的武官出现在机场。他从小轿车下来之后,亮出身份牌,一路狂奔300米,来到艾森豪威尔身边。

“印度军队今天早上向喜马拉雅山南的中国军队发起了全面进攻,动用了大量火炮和坦克。”武官低声告诉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眉头一皱。

“印度空军是否参战尚不清楚,但是,印度部署在东部地区的6万地面部队似乎都参与了进攻。”武官又说了一句。

“有更详细的书面报告吗?”艾森豪威尔问。

武官将手中的文件夹递给艾森豪威尔。文件夹很薄,但考虑到这是3个小时内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完成的情报工作,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

“给我一份印度地图。”

客机升空,进入平稳飞行后,艾森豪威尔对秘书说。

秘书找出一张地图递给艾森豪威尔,又补了一句:“现在五角大楼应该已经得到中印开战的情报了,纳森·特文宁肯定会召集军种参谋长开会讨论。”

艾森豪威尔对着美国驻印度大使馆提供的资料研究了一会,摊开地图,拿出放大镜仔细看阿萨姆邦和藏南的情况,又收起放大镜,看整个印度东部、缅甸、云南、四川,这些在十几年前他曾仔细研究过的驼峰航线区域。

“印度选择在这个时间开战,可能是想营造‘美国全力支持印度对中国的军事行动’的效果。”秘书说自己的观点。

艾森豪威尔:“这是一种精明的外交策略。可能过分精明。……但愿印度人不打算在战争中使用空军。”

“这会使得战争升级?”

“升级,然后印度会付出代价,甚至可能输掉这场战争。”

……

“12月16日,印军出动坦克、大炮,在东段猖狂向我边防哨兵进攻,造成我边防军官和士兵的伤亡。所有这一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印度政府毫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愿望。”

“我们要求印度方面立即停止进攻,立即从巴昔卡、邦迪拉等地撤出印军,并且保留要求印度政府道歉和赔偿的权利。”

“如果印度政府不立即接受中国政府的要求,则中国部队必将坚决自卫,而印度方面在中国自卫火力下的任何伤亡,都必须由印度方面自己负完全的责任。”

“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