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攀登者(2 / 2)

上次就是飞行员被中国俘虏了,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后果。

为了避免再发生这种尴尬的事情,后来的U-2全都加了自毁装置,而且这自毁装置不管飞行员有没有跳伞,只要监测到飞机正在坠落、动力或机翼完全折损,它就会自爆。如果飞行员没有在被击中后立即跳伞,就一起给炸了。

就算飞行员跳伞也没关系,U-2飞机以及飞行员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这是美军飞机/军人的东西,要是飞行员落地后招了,也可以说他被严刑拷打屈打成招的。

而苏联和中国的公告语气也不太一样,中国事后第一时间发的广播就直接骂美国,显然是手里有料;苏联只说击落了不明国籍的间谍飞机。

所以美军觉得这次应该比较安全吧,就大胆地一口咬定这是一架气象观测机。

北约铺天盖地地报道“气象观测机故障失踪”,苏联则在发了第一条声明之后再也不说话。

当北约国家的新闻发酵到怒斥“你们苏联赶紧把我们丢失的气象观测机还回来,飞行员也还回来”时,赫鲁晓夫亲自上电视隔空喊话:

“艾森豪威尔先生,我必须告诉你一个秘密。当我们发布第一份报告时,故意没有说飞行员还活着。我们只是想看看美国人为了掩饰自己的间谍行动,会说多少蠢话。”

……

“美国捅出这么大一件事,还死赖着不认账,看来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要重新紧张了。”

U-2事件闹得社会主义阵营全都登上了报纸头条,国家计委和外贸部也得讨论讨论这件事情的影响。

李复春说起U-2事件,叶继壮倒是表示不用太担心:“苏联和美国在过去一年多缓和得也太过头了,都开始搞军事互信了。我们可没和美国搞这个。”

唐华:“苏联也一直在和美国做贸易,在美苏缓和前就在做,美苏缓和期完蛋之后,也还是要做。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没什么区别。”

唐华没直接说的是,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和苏联还不太一样。

中国对西方没有粮食出口,倒是要进口一些;没有矿产品出口,但已经在琢磨了;瓷器茶叶丝绸之类的特产出口还是继续有,但按总金额算不是主流。

工业品占出口额的比率竟然出奇地高。从去年起,不但计算机在出口,轻工业品出口量也上来了。

甚至包括食品工业……

上个月,总会计师看过报表之后就自信十足地讲“我们就算进口美国的小麦,然后把这小麦做成方便面卖出去,都是赚的,别看买小麦花了外汇,可转一圈外汇就回来了,而且1美元能变成2美元”。

这也是中美香港回合的时候,中国表示可以搭配进口适当数量的美国粮食的原因。

需要赚外汇的时候能出口轻工业品赚外汇;国内工资发多了商品发少了的时候,就少出口一点,商品直接投放到国内回笼货币。

“唐华,你说是6月初要去海南?”李复春问,“说是海南基地首次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

“是的,工程院农学部第一基地。高产杂交水稻不但培育出来了,而且6月份就要开始收获。今天是5月25号,邓子飞部长好像已经在海南了,这是他的农村工作的范围嘛。”

……

唐华晚一个多礼拜去,是工程院的学部有调整,另外还有个方便之处:还能在北京看电视直播攀登珠峰。

1960年5月25日的珠穆朗玛峰北坡,8000米大本营。

8000米大本营也叫第七号高山营地,实际海拔是8100米。在这里,仰望已经能看到下午斜阳照耀下的珠穆朗玛峰封顶,雪顶反射着清冷的阳光。

中国登山队190人从5200米的高度出发攀登,每在一个高山营地扎营,就卸下设备物资和补给,然后其中的一部分队员带满补给,继续往上攀登。有66人抵达了7050米的第四号高山营地,抵达七号高山营地的是第一、二线登山队员共27人。

在8100米营地,队员们在搭帐篷堆物资的同时,还在帐篷外支起了一架电视摄像机和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下午的阳光虽然微弱,但也够摄像机和无线传输系统使用,如果是正午的强阳光,那就不但够摄像机工作,还能给蓄电池充点电。

高倍率的摄像机镜头,可以拍到珠峰的一些细节,比如……登山队员在峰顶展开的国旗。

最重要的是,摄像机的无线传输模块可以把信号回传到5200米的大本营,5200米大本营有更完善的设备,可以接力把电视信号一直回传……不,不回传了,5200米大本营会把电视信号朝头顶发出去。

2月26日成功发射,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变轨和调整位置,1960年4月底,东方红-1号终于定位在了新加坡附近的赤道上空。调试结束后的第一项实际任务,就是为中国第一次攀登珠峰提供最近至海拔8100米的现场直播。

5200米的大本营,早在一周前,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就把卫通设备架设好了。天线发射机指着空中的某一个坐标,然后就能把电视图像传回北京去?这可太神奇了。

其实,这次不仅是传回北京,还传到上海、天津、南京、沈阳……国内有8个城市,外加莫斯科,平壤。理论上三分之一个地球都能收到东方红一号的转播信号,只是电视卫通设备还没卖得到处都是,所以只是在上述城市可以收看。

此时的5200米大本营还有一个帐篷被做成了简陋的直播间,两名一脸高原红的主持人在排练准备。登顶过程中,电视画面场景会在5200米大本营和8100米大本营两个地方间切换。

登顶小分队没有随身携带摄像机,不过他们有对讲机——在攀登过程中,画面虽然只有远景眺望的画面,但声音可以收录登山队员的声音。

“队长,这个……摄像机,也不是十分重嘛,”贡布说,“我看可以多登顶一个人,把摄像机也背到珠峰顶上,分我来专门背摄像机就可以了。”

屈银华:“我们要保障的是登顶万无一失的成功,明天14个人从这里出发,10名队员保障另外4名队员登顶,如果5个人登顶,那保障的队员就只有9人,保险系数就没那么高了。再说了,我们带的有照相机。”

王富洲:“我说啊,大家都别忘了把功勋章揣好,到了珠峰顶,合影的时候必须有它。”

贡布:“当然不会忘。哈,还是你的勋章最多……”

屈银华:“这样吧,大家走到摄像头前面,直播就要开始了。我们先把勋章拿出来戴上,然后在那里,对全国观众讲几句话。”

“讲话?对全国观众讲话?哎妈,我的稿子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