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海军核动力办公室(2 / 2)

南海地区作为战备巡航区其实不太理想,从西沙海域发射潜射导弹,要攻击美国的主要城市,导弹大约要飞行14000公里。

现在有比南海稍好一点的战备巡航区:台湾海峡。这道海峡既是封闭的、安全的,水深也足够。从这里打美国,导弹射程需要13000公里。

再次的是黄海水域,由中国山东半岛和朝鲜领土共同护卫的这片海域,导弹射程只需要12000公里,缺点是水不太深,而且有可能被韩国和美国海军闯入。

而部署在中国东北的陆基弹道导弹发射井,导弹只需要飞行11000公里。

相比起来,苏联的地理位置太适合打美国了,陆基弹道导弹发射井只需要9000公里的射程就可以覆盖美国的大部分地区,这发射井还是处在苏联比较深的内陆腹地。

如果是弹道导弹核潜艇,苏联从北冰洋堡垒区发射导弹,只需要飞行7400公里就行。

但中国的地理位置就是这样,离美国距离有点远。就暂且先以台湾海峡为战备巡航区来设计核潜艇、潜射导弹吧。

……

“唐部长,我们在苏联留学的时候,苏联的教授跟我们讲了很多种核潜艇反应堆的形式,有的是设计概念,有的苏联教授好像暗示他们已经在做研究了。我们下一代反应堆要不要也多头并进呢?”

赵仁恺提问。

唐华:“苏联教授暗示已经在做了的反应堆,是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吧。”

“是。”

“液态金属堆是核潜艇反应堆的第二选择,”唐华说,“它和压水堆相比,各有一些优劣。液态金属堆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但当事故发生的时候,反应堆核心一回路的液态金属,比如纳,遇到环境中的水分或者杂质,就会产生很剧烈的燃烧,核潜艇反应堆就会变成一颗大炸弹。”

“我也感觉压水堆的安全性比较靠谱,”于笑虹说,“液态金属堆里的钠我见过,一小块钠扔到水里,立刻就噼里啪啦炸起来,冒出好多氢气,如果有明火还会爆炸。所以我就感觉,压水堆里面是水,海洋环境也是水,这俩比较亲。”

于笑虹的话虽然有些玄学,但是在座的人听了好像觉得也很有道理。

唐华:“这些新概念的反应堆,压水堆、沸水堆、液态金属堆、高温气冷堆,各有各的用途,像液态金属堆可以作为核潜艇动力的备选,高温气冷堆可能在小型核电方面比较有前景,我们今后立足于改进压水堆,但也不放弃对这些新概念反应堆的研究。”

……

原历史位面,中国提出研制核潜艇是在1958年,但很快遇上三年困难,核潜艇暂时下马,再次启动已是60年代。

现在核潜艇项目并没有暂时下马,而是1955年预先立项,1958年正式启动,1961年已经有点东西能看见了。

不过,现在中国还是核动力领域的后进者,前面苏联、美国都已经走在了前面。

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海军造船厂,一艘巨大的巡洋舰结束了在加勒比海的试航,缓缓驶入港湾。

“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在1957年开工时,估计建造成本为8700万美元,到了1961年,美国海军发现自己已经往这个项目填了3亿美元——比不带舰载机的“小鹰”级航空母舰造价还高。

但项目超支也没办法,前面已经投入了这么多钱,再加几千万或许就能出成果了呢。再加几千万或许就能出成果了呢。……

这艘以外观丑怪著称的巡洋舰全长219米,满载排水量17000吨,正方形的舰桥像个大铁箱,看起来就头重脚轻——不过它其实稳性还可以,大铁箱里面基本是空的,没多少重量。

这个大铁箱是美国海军潜心研究多年的独门装备,也是美国海军为什么咬着牙往投入3亿美元也要把“长滩”号造出来的主要原因:

上面有4块AN/SPS-33相控阵雷达的固定天线,搭配MK-152数字式火控计算机。美国海军觉得,火控计算机可能中国有先进的,但雷达系统“长滩”号应该是领先世界了。

除雷达之外,“长滩”号装两座双联装“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120枚,一座双联装“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46枚备弹。还有8枚反舰导弹。

至于炮?没有。

比“江苏”号还夸张,“江苏”号至少还装了1门单管100毫米炮呢。

……

“这一次试航,‘长滩’号核动力装置连续运行14天,未因故障而停机;核动力装置输出功率在5000到88000马力,最高输出功率88000马力为过热功率,一共持续了35分钟;过热航速32.1节,标准输出80000马力时航速为30.2节。”

“我们预计,再经过一到两次船厂试航,‘长滩’号就可以由军方接收了。”

美国海军舰艇建造局派驻船厂的文斯顿上校搬着一张脸,翻阅此次试航的报告。波士顿海军造船厂总工程师在他旁边简要介绍现在试航的进展。

“试航基本顺利,干得不错,”文斯顿说,“虽然它有点落后了,但毕竟你们按期、保证质量地把它建造了出来。”

总工程师:“什么,有点落后了?”

文斯顿摇摇头,十分痛苦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照片,甩给总工程师,“上个月,一艘加拿大货轮的船长在上海拍到的。”

……

59型巡洋舰首舰“江苏”号在江南造船厂的码头舾装,江南造船厂就在上海市区,船台和码头太大也没法全部遮盖,所以从外海进入黄浦江停泊的中外客轮,路过时都能看到这艘长180米的巨大舰影。

上海船员和常坐轮渡的市民已经对此习以为常,大家在船经过江南造船厂厂区时都兴奋地指指点点,不过没一个人想用照相机把这艘军舰拍下来。

直到1961年4月,终于有一艘加拿大人开的9000吨散货船,船长在驾驶舱里遮遮掩掩地,对着江南造船厂拍了一组照片,5月带回国内,美国情报机构这才得知了中国巡洋舰的存在。

“这是什么?中国人在建造一艘日式风格的巡洋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