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一切(2 / 2)

粟峪入迷一般看着溪山一带的地图,很久眼睛没转,章震则注意到了这一叠照片标注的日期。

“今天是9月8号,给我们的这些照片,最晚的这张是9月5号的?”

王希季:“对的,9月5号接收到全部的图形数据,地面站用大型图形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合成,9月6号合成完毕冲印,然后拿到这里。”

章震:“我们想看到某个地方的照片的话,最快能多快?”

……

北京西郊,军事卫星应用中心。

这里是军队的单位,但现在还有许多穿便服的电子信息工业局职工在上班,和穿军装的混杂在一起。这种情况大概还要持续一年的时间,等总参这边逐渐吸收军校毕业生,把操作队伍完全建立起来才会移交工作。

唐华走进军事卫星中心,总参情报部长刘少农已经先来了,两人等了一会儿,粟峪和章震的车也到了。

“高分一号用的不是胶卷,所以它拍摄地面时,是‘按动快门即可见图’,然后如果通信条件允许,立刻就可传到地面站。因为现在的图形信息还是以三原色分图的方式传递,地面站需要大约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对图片进行合成。如果不拼接图形的话,这就是看到战场的最快速度。”

唐华介绍高分一号的工作原理。

“高分一号今天会过顶高雄港,我们可以用东海舰队高雄基地来做最快获取图像的演示。其实这颗卫星是我在苏联时发射的,今天我也是第一次看它演示天地数据传输。”

一行人进入军事卫星中心的图形处理办公室,章震先拨打东海舰队高雄基地的电话。

“港里现在有什么船?一到六号泊位,一号泊位是106舰‘泰州’号?……不用报舰名,报一下舰型就可以。”

章震放下电话,“粟总长,高雄港现在一号泊位有一艘基林,三号四号泊位是两艘01护卫舰,六号泊位是一艘美制护航驱逐舰,二号五号泊位空着。”

看看时间,高分一号马上就要经过高雄港头顶了。

根据任务需求,高分一号偏转角度,并以微小的角速度旋转,保证卫星在连拍的时候拍摄到的每一张照片之间的地貌是连续的。

拍摄完成之后,高分一号上的数据压缩芯片即时对照片信息进行压缩,下穿到卫星地面站,通过地面站和军事卫星中心之间的光纤直接传递过来。

因为粟峪要看的是高雄军港口内的船舶信息,军事卫星中心的图形分析员从一大堆图像中找到了军港区域的照片,开始进行图形合成处理。

唐华打开图形处理办公室的投影仪——这不是幻灯机了,而是能投影计算机屏幕的真·投影仪。

因为这次只处理一张照片,所以处理速度比平时更快,很快一张高雄军港的照片就投到了墙上。初秋上午,高雄天气晴好,港内的6个码头、停泊的4艘船历历在目。虽然图像比较“糊”,但是军舰的长度还是大致能对比出来。

唐华:“这就是11分钟前,高雄的现场情况。”

……

粟峪:“远在万里之外,战场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几分钟就能知道。这是重大的军事变革啊。”

章震现已经搞清楚了近地轨道卫星有“重返周期”一说,他开始对卫星拍摄同一个地点要等一天或者几天表示不满:

“高分一号应该多发射几枚,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地图信息。”

唐华:“高分一号就这一颗,接下来我们要研究新的侦察卫星技术,发射改进型的卫星。”

粟峪:“改进型的卫星什么时候出来?”

“明年我们会发射高分一号B星,主要改进的地方是提高CCD的像素数,当然图像处理和传输能力也要相应增加,至少要加倍。1963年发射高分一号C星,高分一号C主要测试卫星的通信系统,结合到那时候我们已发射的通信卫星,搞星间通信链路。然后,1964或者1965年,我们发射全新一代的高分二号卫星。”

唐华大致说了照相侦察卫星的发展路线图。

章震:“星间通信是个什么概念?”

唐华:“现在的卫星只有接近或者经过中国领土上空时,才可以把照片传回地面,其余时间只能把数据暂存在硬盘里。今后侦察卫星就用通信卫星做接力,这样卫星不管在哪里,只要拍下照片,接力一到两次,就可以把数据传回军事卫星中心。”

“唐华,高分一号C星,能不能多发射几枚?”粟峪问。

“我们原来打算只发射一枚……是有什么特殊需要吗?”

粟峪:“越南。”

唐华懂了:“1964年,日内瓦协议约定的越南统一公投日期。”

在日内瓦会议上,总理在各方之间纵横穿梭,再加上中国在朝鲜战争和台湾战役建立的威慑力,成功地争取到了美国、法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给了越南南北部10年的分治期,10年之后南北才进行统一公投。

这份协议给了越南10年的和平发展时间,原本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1956年就出现了违约,1960年美国开始派军队而不是军事顾问进入越南,从战略村政策到东京湾大打出手,中国、苏联、美国都卷入了越南战事。

日内瓦协议也给了中国10年的和平发展时间。10年之后能不能再来10年,就看1964年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