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给全国人民照张相(1 / 2)

“北京计算机所现在的业务真是五花八门,说是计算机所,其实搞过密码机,搞过电视机电路板,搞过显示器,各种各样的工厂,汽车,坦克,现在又加上了一条:还做照相机。”

张爵把一堆盒装的或者散装的零件摆在实验室的桌上,最后拿上来的是一个大匣子。

“不止吧,你们还在中关村一小和中关村二小开计算机兴趣小组的课。”唐华回道。

“离得近嘛。”

还真是离得近……

中关村的这两所小学不但离北京计算机所和北京通信电子所近,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量子物理学会、数学所、生物化学所……都很近。

想想,学校快放学的时候,家长来接娃,在教室外听了几分钟,下课就逮住教师:“你们的这堂数学课的内容啊,其实应该这样讲……算了算了,周末来找我,我来告诉你从初等数论的角度怎么来解释这个问题。”

于是数学老师就被华罗庚训练了几个月。

……

唐华先打开大匣子,一台好几公斤重的粗笨玩意露了出来。

“唐部长,这个东西该叫什么,手持式电子照相机?”

唐华:“手持式就不用强调了,电子照相机?还是叫数字照相机……数码照相机吧,简称数码相机。”

张爵:“但是这东西没点手劲,还真没法长时间手持。……不过也对,未来会减重的。”

1975年,柯达公司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史蒂芬·塞尚制成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

塞尚发明的玩意虽然又大又笨,拍摄出的照片清晰度还远比不上胶卷相机,但他在研制完成这东西之后写了一份报告,认为照相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数码成像和数字存储,最终取代胶卷相机。

柯达公司高层大惊失色,立刻把塞尚发明的这玩意儿雪藏了,以防自己的胶卷业务遭受毁灭性打击,直到1981年索尼“再次发明”数码相机。

再后来,柯达破产了。

……

唐华手里的这台数码相机重3.9公斤,和一支55式自动步枪差不多,的确得要点手劲,端着的时间太长了手都发酸。

上面的镜头和取景框能让人看出来这是一台照相机,但在照相机的镜头下面还有一个大方盒,里面三分之一是电池,另外就是承载芯片、内存和其他电路的主板、一套数字式磁带备份系统。

这不是计算机数据备份用的磁带机,那个太大了,第一台数码相机用的是录音机的小盒磁带。

“现在这照相机用了16节5号电池,确实有点太重了,简单地把五号电池替换成专用的镍氢电池,或者更高级一点,用锂电池,就可以减重不少。”张爵说。

唐华:“数码相机要变成消费品还远着呢,我们就是先做个样机测试一下。”

三年前的风云一号试验气象卫星就装了数码成像系统,150X150的CCD。去年发射的高分一号A,CCD像素数增加到了720x720,今年要发射的高分一号B星已经制造完成,CCD是1024x1024。

这第一台手持式数码相机,像素数是150x150。

卫星CCD那都是从生产线出来的上千片芯片里挑出几片无瑕疵的,数码相机可不敢这么奢侈。算来算去,最成熟的、成品率较高的CCD,是用5微米工艺光刻机生产的老型号。

CCD成像图像是8位灰度图,也就是只能拍黑白照片。快门时间1/20秒,拍照后图像先存储在RAM中,然后由磁带机写入磁带,写入过程需要30秒。

唐华端起相机“咔嚓”拍了一张窗外景物,这数码相机没有液晶屏,看不到自己拍到了啥,只是后面的面板有一个小灯亮了,表示RAM的四个图像数据暂存位有一个被占用。

然后照相机上的磁带嘶嘶地转动起来,这是在把图像信息写入进去。图像写入到磁带后,面板的小灯由红变绿,表示备份过了,可以按按钮删除清空,也可以暂时先留着。

操作还可以简单一点,唐华用数据线直接把相机和计算机相连,这样拍下来的照片可以存储到计算机硬盘里。

唐华:“5微米光刻机生产的CCD,还是可以做得比150x150更高一点,对吧?”

张爵:“可以做到300x200像素,而且有很高的成品率。5微米工艺的极限应该是480x320,但是这可能得做面积较大的CCD芯片。”

唐华:“300x200就很好,或者说200x300。就按这个投入批量生产。”

张爵:“啊?刚说是试验样机,这就要量产了?”

唐华:“最简单的定焦镜头,取消磁带机系统,电池……电池舱留着,但是主要是外接蓄电池供电。”

“照相机直接和一台计算机相连,计算机就XS系列机,但是一定要带个硬盘,或者是硬盘+磁带备份机。照相机、计算机,这俩组合成一个系统,然后把它安放到一辆吉普车的后箱里去。”

“这样的吉普车,可能要改造上千辆。”

张爵:“上千辆,那上千台数码相机啊,可是都有什么可拍的?”

唐华:“给全国六亿多人,一人拍一张标准照。”

……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是1953年。

按计划,1963年就要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了。1953年全国人口6亿(含台湾省),1963年会到多少亿?

除了人口总数,还有性别、年龄分布、区域分布、教育程度……很多参数都要统计进来。1953年的全国一普算是初步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1963年的全国二普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国政务网、光纤通信和大容量计算机存储唱主角了。

和全国二普并行的另一项工程比人口普查规模更大:全国居民身份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