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极限施压失败了(2 / 2)

美国向中国的极限施压,变成了中国反过来对美国的极限施压!

在地球的另一边,故宫旁边的小院子住着的那个和他同生于1893年的老人,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艾奇逊是杜鲁门时代的国务卿,他在国务卿任上经历了朝鲜战争。

十几年前的那场战争让美国的远东政策遭到重挫,但朝鲜战争时,中国可没有隔着太平洋和华盛顿展开隔空对决,更没有逼迫美国把自己的一百个城市押上赌桌。

艾奇逊好像明白自己的策略错在哪儿了。13年前,毛只能在朝鲜半岛做文章,那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能力仅限于此。

现在……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总统现在对中国主席的战争决心深信不疑,棋局胜负已定。

肯尼迪深信7月25日越南丛林里会站起几万绿衣服绿盔的小人,举着火箭筒冲进南越;深信中国海空军会不顾一切地在南海撕咬美国的飞机和军舰,甚至与美国的运输船队同归于尽;深信一旦有核弹头飞向中国,美国100个城市就会腾起蘑菇云。

……

“伤亡。伤亡是一个让我们体面退出的理由。”

罗伯特·肯尼迪说。

“那艘菲律宾货船上有260名陆战队员和10名海军人员,特遣队在台风中还有14人失踪,‘好人理查德’号上22死、47伤。都已经超过300人了,有足够的理由向国会提出,停止军事部署。”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麦克乔治·邦迪同意肯尼迪弟弟的意见。

肯尼迪:“唐纳德,立即联络国会,最好在24小时内召开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秘密听证会。”

白宫办公厅主任肯尼斯·唐纳德领到任务,点了点头,立刻动身去隔壁打电话。

肯尼迪:“参联主席向我连续提交了3个失败的南越作战推演,这是否意味着军方高层对军事介入南越是持悲观和反对态度?”

邦迪:“可以说军方高层中的主流意见是反对介入南越,但可能也有个别将领热衷于此事。”

肯尼迪:“多数意见站在和平的立场就够了。还有CIA。CIA在军事部署前提供的情报支撑是错误的,他们现在还在坚持这一错误立场吗?”

罗伯特·肯尼迪:“CIA的错误是我们可以捏的小辫子,去年我就能捏他们。……他们现在不能改变什么了。”

“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安抚民众,现在国内比去年10月更紧张,更混乱,民众的情绪更沮丧。”

说话的是萨金特·施莱弗,肯尼迪班子里的“和平团队”领导,也是肯尼迪的妹夫。

肯尼迪:“秘密听证会如果能做出决定,我马上就会发表电视讲话。”

……

7月20日晚,菲律宾。

“新泽西”号战列舰带领运输船团C群接近苏比克湾。

船队中除“新泽西”号舰容没多大变化,其他舰船都能看出来损伤:巡洋舰的雷达歪了;驱逐舰歪的雷达更多,甚至还有导弹发射箱不见的、船舷内凹的、桅杆歪倒的。

在C群后面是A群和B群,都在18~19日被台风吹得七荤八素。

南沙群岛,“好人理查德”号扑灭了甲板的大火,带着5艘护航舰艇离开南沙,直接返回横须贺。

“好人理查德”号属埃塞克斯级,虽然是二战后期建造的,但在1963年也还是很强的航母。

7月19日上午,一架A-4在降落时失控,冲入飞行甲板的停机区,那里的10架飞机都是加满燃油等待弹射起飞的,这一撞不但11架飞机全毁,还把航母的飞行甲板烧得坑坑洼洼,回横须贺只能做简单修理,然后回美国本土大修。

美国在南海地区本有2艘航母,现在就剩下一艘。

当然美国海军的家底远不止此。“普林斯顿”号航母战斗群总计12艘军舰和2艘补给舰从印度洋驰援,正在通过马六甲海峡,预计23日在南海就位。

“独立”号航母带着“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6艘驱逐舰从夏威夷出发,动作比“普林斯顿”号还快,7月20日晚接近巴林塘海峡,7月21日就可以到达菲律宾西海岸、东沙群岛海域。

中国海军同样派出了自己的增援力量。01型护卫舰“百色”号结束维修工作从广州出发,开出造船厂就直奔南海。

除了迟到的“百色”号,广州基地还派出了6艘猎潜艇。这些400吨的小不点要在西沙永兴岛停靠加油,然后再航行到南沙海域,在那里依托南沙岛屿活动。

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正在迎接8号台风,但台风停后,这里的4艘猎潜艇也要出发南下。

巴林塘海峡,“独立”号航空母舰舰首劈开浪涛,以临战状态前行。在它的右后方是“班布里奇”号,这艘巡洋舰的雷达一直在开机,注意空域内是否有中国飞机来骚扰。

“司令部发来的电报。”

迈克尔罗伊接过电报,是从东太平洋第三舰队司令部发来的,让“独立”号战斗群即刻掉头,转向东北,在36小时内抵达冲绳海域,监视在东海举行的中苏海军联合演习。

“南海呢?南越呢?”迈克尔罗伊头顶一堆的问号。

半小时后,第三舰队司令部再度发来电报:

“这是命令,只须执行。”

……

美国东部7月21日深夜,大多数美国人已经睡觉或就要睡觉,当然,有的在自家大床睡觉,有的在地下室里看着半吨罐头一起睡。

美国几大电视台突然在深夜节目中插播这样一条新闻:

“节目预告:7月22日下午2时,肯尼迪总统将对全国观众发表电视讲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