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563编队航向南太平洋(2 / 2)

8月10日,新几内亚岛以北海域。

563特混舰船编队在此穿越赤道。

大航海时代的海员们逐渐形成了一套过赤道的庆祝仪式,以保佑航海者平安吉祥,那时候叫“赤道祭”。

当船过赤道时,除当值水手以外,全体水手放假一天,大桶的酒摆上甲板,大锅煮肉,一般还用最硬的那几块腌牛肉祭奉海神。东方的船长还在驾驶台设香坛祭祀,海员们一边喝酒一边跳舞,祈求海神赐福,保佑平安。

香坛祭祀就免了,但简单的穿越赤道仪式,563特混舰船编队还是要搞的。

当六分仪系统定位显示编队跨过赤道时,两个纵队的舰船依次鸣笛一分钟——是依次,因为所有船都有卫星定位系统,知道自己准确的穿越赤道的时间。

这天舰船食堂也添酒加菜,烟民多供应了一包香烟,菜没什么新鲜菜,但是花样是不缺的,比如在“江苏”舰的餐厅,素菜就有豆芽、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宜宾芽菜、内江大头菜、惠州梅菜、橄榄菜、东北酸菜、朝鲜辣白菜、柳州酸笋。

很显然,炒豆芽在两分钟内被抢光,其他的腌菜碟子到最后才消灭干净。

越过赤道,意味着563编队已经走完了一多半的路程,距离斐济越来越近了。

……

西贡。

机场的南越陆军守卫部队眼巴巴看着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地降落、载客、再起飞。

陆战一师第5团第1营的步兵背着行囊,一列一列地走进运输机,尾舱门关上,运输机这时候也重新检查完毕,移动到跑道一段,滑跑起飞。

一个月的短途旅行结束,再见!越南!再见!西贡!

陆战一师是心情愉快地离开西贡,南越守卫部队的心情并不愉快。

从士兵到军官,每个人的眼神中都看到了茫然、沮丧、惊惶甚至绝望。

尤其是上尉以上的南越军官,很多人的感觉就是:天塌下来了。

这是一个奇妙的心理现象。如果当初美国就没有派兵前来,或许南越还会有不少愿意为吴廷琰死战到底的部队。

现在呢,美国人先给予了南越政府军一个希望,让他们觉得以后有美军帮他们打仗剿匪。然后,又把这个希望夺走。

已出现在天际的希望重新破灭,事情比原来更糟。哪怕陆战一师把他们运来的两个半营装备,从装甲车、榴弹炮到手中的M14步枪全都留给了南越,也于事无补。

强行迁移合并、集中营式管理的战略村眼见着摁不住了。

那个奇怪的高台教,教主对全国教众发表演讲,呼吁天主教、佛教、道教等等所有宗教团体,团结在他的高台教系统内,建设一个和平祥和的越南。

吴廷琰的情报系统显示,这个高台教,其实也和南解阵走得很近,双方甚至可能形成了统一战线。

……

“新华社发表授权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63年8月20日至8月24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21度27分、东经177度37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中国舰船和飞机将在该海域进行作业。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只和飞机,在试验期间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这则公告发出去,围在中国563编队附近的美国军舰更多了。

除了从出航时就跟在563编队旁边的“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在斐济附近海域,又出现了3艘驱逐舰。编队头上除了美军的海上巡逻机,还多了A-4舰载机。这说明附近有一艘航空母舰在活动。

8月19日傍晚,563编队抵达南纬21度27分、东经177度37分的预定海域,海鸟铺天盖地而来,围绕中国海军的14艘舰船,好奇万分地绕来绕去。

虽然白色的鸟翔不断从天而降,但说实话,它们比十几海里外若即若离的美国军舰可爱多了。

好在中国不是第一次做海上导弹试射了,东风-3全程试验打过一次,东风-3的分导试验弹又打过一次。再加上一个月前的南海大演练,对于如何把美国军舰从试验区域挤出去,中国海军是有经验的。

“编队已在预定海域展开,所有舰船均无大的故障,远望一号所有系统工作正常!”

罗顺初向北京报告。

远望一号是主力测量船,如果它的测控雷达坏了,向阳红一号科考/航天测量船是备份,但向阳红一号安装的雷达性能比远望一号差。

聂帅:“那么我们还是赶早不赶晚,预定日期的第一天,8月20日下午3时,准时发射导弹。”

8月20日下午。

563编队。

“导弹点火成功!”这是酒泉中心的语音报告。

“第一级分离成功。”“第二级分离成功。”

21500吨的远望一号稳稳站在导弹试射海域的西北角,船上的3个大型雷达天线、2个光学跟踪仪瞄着西北,雷达俯仰角在方向地平线稍高一点的角度。船长在控制室计算着弹头出现的时间。

“我们捕捉到了弹头!”

雷达屏幕上,一个小而快的亮点在迅疾移动。

几十秒之后,光学跟踪仪、甚至人的肉眼已经可以看见东风-5的弹头了。

在白昼晴空中,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蓝天,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海面。在临近海面之前,弹头弹射出腹中的仪器舱,然后带着配重的弹头砸向海面,掀起100多米高的水柱,仪器舱则开小伞、开大伞、缓缓落在海面上。

4架卡-15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向仪器舱溅落的区域。

罗顺初则在看雷达测量数据和溅落点的航空定位数据。

“这枚导弹……偏离靶区中心点,只有290米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