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票证时代正在退去(2 / 2)

“小张啊,早就说过你该找那个农村姑娘做对象,买两辆自行车,你一辆,她一辆。”

“也不一定,小张可以一下买两辆,单数日子骑其中一辆,双数的日子骑另一辆。”

“得了得了,别拿我开涮。这样算了,我65年的票攒下来,攒几年买台电视机。”

“你看报纸不仔细吧,66年工业类票证就要取消了,还攒啥啊,你只需要攒钱就得了。”

……

布其实也是轻工业品中的一类,但是布票是单独出来发行和限定额度的,其余的轻工业品凭工业券购买。

其实在一开始,工业券还是细分出很多种类的,有自行车券,有手表券,缝纫机券……自行车券的影响力尤其大,以至于1960年,国家将所有杂类票证统一成工业券时,老百姓还是用“多少张券买一辆自行车”来当工业券的价值标杆。

工业券发行4年之后,终于也要落幕了。

其实轻工业品在1960年以后供应量还是比较充足的,工业券从1960年发行起就不是特别紧俏的票证。自行车是特别抢手,但1960年合并为工业券时,全国的自行车生产已经能满足老百姓的购买力了。

……

“1965年的年度布票增发40%,又逢春节这个购买衣物的高峰,全国布匹和成衣的供应没有问题吧?”唐华问荣益仁。

荣益仁:“每年的春节都是购买衣物的高峰,全国各地的百货、供销系统对这种高峰早有准备。今年增发40%,再算上其他各种因素,就算在最坏情况下,纺织品的供应都能够保证。”

唐华:“多亏了化纤供应量上来了。64年的纺织品销量、布票发行量都是1954年的两倍半,总供需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还出口了一点。”

荣益仁:“是出口了一点成衣,但进口的棉花更多。以后工资还是会涨的,所以化纤品尤其是混纺品的产量还得继续扩充。”

总理:“工业类票证就这么一网打尽了,一年之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就看子飞你的了,粮油肉,粮票就算暂时先不动,油票和肉票该提一个退休时间表了。”

邓子飞:“……我能接着说化肥的事吗?”

唐华:“明年你想要多少化肥?”

邓子飞:“当然是越多越好。不过我想要的是化肥施用或者说行销区域变化。从明年起,能否在一些大的、集约化的农场,专门种植大豆和玉米的,这些农场也酌量拨发一些化肥。就算大豆也要一些磷钾复合肥。”

总理:“大豆榨油,豆粕和玉米是养殖场饲料的两大主要成分,大豆和玉米产量提上去了,城市食用油和肉类的供应量就更有保证了。”

唐华:“多进口一些大豆。从印尼进口棕榈油。”

邓子飞:“能不能让我先把国内农业的潜力发挥出来……”

唐华:“这两项工作应该是可以并行操作的,一边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增加良种种植率,一边寻找海外的农作物输入。我们现在有进口农作物来吃的本钱,而且,未来我们可以保证工业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永远高于农作物进口的需求量。钱的问题不用担心,其实我只担心货源是否稳定。”

……

1964年底,外交部长陈老总访问马来西亚。这是继1963年底总理访问马来西亚后,中国高层对马来西亚的第二次出访。

几年前,马共被逐到泰国南部,那时候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关系是颇为微妙的。但随着马共渐渐淡出马来亚/马来西亚政治舞台,马来半岛的政治家发现他们的外交战略无法无视中国。

而中国这边,印度尼西亚1964年让中国非常失望,这也间接促使中国与马来西亚修复关系,毕竟马来西亚和印尼有诸多领土、领海纠纷和历史恩怨。

苏加诺的想法,是希望既通过华人维系与中国在国际政治上的同一立场,又同时对美国打开大门,不管美国资本家有多黑心,先渡过现在的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再说。

脚踏两只船,哪有这么好的事,你以为你是印度啊。

新加坡——现在的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州。

虽然合并入了马来西亚,但作为联邦制国家,新加坡自己是有完整的政治体系,而且架构和独立前也几乎一样,沿袭英国的单一议会民主制。

“人民行动党,和社阵,在议会中都没有超过多数席位,无法实行一党组阁。根据《新加坡州宪法》第五章及第六章之规定,人民行动党和社阵,应结成联盟,形成议会中的多数,联合组阁,尽早构建新一届的新加坡政府!”

最高法官半眯着眼睛,照着手中的本子念道。

大法官讲完话,国会大厅清场,准备下一项活动,顿时各种声音嘈杂,到处人来人往。

在纷乱之间,只有两个人站立不动,隔着十几米远远地对视。

一边是社阵秘书长、国会议员林清祥。

一边是人民行动党党魁、新加坡州首席部长李光耀。

1963年2月的抓捕事件后,林清祥隐匿了几个月,直至撤销通缉这才露面。之后的一年多时间,社阵的行动小心谨慎,行事合乎新加坡法律,随时提防各种明枪暗箭,但又努力扩展社阵的影响力、扩大优势选区数,终于获得了能与人民行动党一较高下的机会。

林清祥微笑而又有点不屑地看着李光耀,李光耀瞪大眼睛则死死盯住林清祥。

李光耀:“林清祥,你用花言巧语糊弄工商界人士,这种谎言迟早是会被戳破的。”

林清祥:“谁是花言巧语,谁是真正有大格局,工商界的人士比你我都懂,他们自能分辨出谁是谁非。”

李光耀:“我1959年以来,制定五年计划,兴实业,重工商,带动新加坡发展。请问放眼自由世界,还有哪个小邦国能做到?”

林清祥:“顺风行船而已。这些年来,新加坡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有提高了吗?在英美贸易体系中的劣势有改善吗?新加坡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冲突,你调解了吗?不,你没有调解,反而在暗中激化矛盾吧。”

“捕风捉影之言,”李光耀:“只有选择人民行动党,才能持续这样的发展速度,要是走了西方那种一朝天子一朝臣,轮流坐庄的制度,只会让新加坡经济无所适从,兴而复衰。”

林清祥呵呵一笑:“其他党派就不能带新加坡高速发展?你的自信未免过于强烈了吧。”

李光耀:“现在啊,我不但怕其他党派没那本事却仍然上位,我还怕有些党派,里通外国,做国外势力的代言人,把新加坡变成外国的附庸。”

林清祥:“有句话叫‘骂别人是什么的时候,他自己一定做过什么’,否则一般人都想不到会有你这样清奇的逻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