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发个空间站庆祝一下(1 / 2)

人民大会堂。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建设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我军进入雅加达的日子,正好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的最后一天。

“1965年是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

“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2.8亿吨,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产幅度;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灌溉面积继续增长,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化肥、农药、良种等农业支持产业快速发展,杂交水稻播种率超过5%。”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国工业总产值4405亿元,比1964年增长15.6%,各项工业品产量均有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进步明显。1964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4510万吨,超过日本和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

掌声。

唐华回头看看总理,再看看前面。

哎,总理说“粮食产量突破2.8亿吨”才是最应该鼓掌的时候啊。

1963到1965年,粮食产量从2.2亿吨三级跳,2.4、2.6、2.8,今年确切地说是2.84亿吨,邓子飞最近几年的工作真的是牛到飞起。

至于钢铁产量连超两国,西德是发展差不多到上限了,去年4100万吨,今年还是4100万吨。

日本今年钢铁产量3950万吨,是从4000万吨的线跌下来的。现在外媒给日本经济下的定义是“奥运后综合症”,意思是1964年日本举行完奥运会之后,经济就开始不景气,政府直接投资减少,就业拉动不力,市场流动性下降。

但唐华自己知道,这“奥运综合症”不是真的,奥运会是在背锅。

如果按原来的历史线,1965年的日本经济应该还是很不错,甚至可以说又迎来了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期,原因是越战。1964年8月东京湾事件,越战全面升级,日本突然又不愁海外商品市场了。

然而现在的历史位面哪来的越战。印尼战争中,越南南部还贡献出了两个大型机场,用作我军远程航空兵的基地呢。

因为没有越战,日本二战后的高速发展期,或许就……到此为止了?

……

1965年的钢铁产量,美国1.2亿吨,苏联9450万吨,这两个是第一阵营。

接下来三四五六名,是中国、西德、日本、英国,产量分别是4510、4150、3950、2850万吨,这是第二阵营。

再后面是第七名法国,1950万吨,第三阵营排头兵,法国后面是老八意大利1300万吨。再往后,就没有超过千万吨的了。

不得不说,钢铁产量在六十年代,还是能大致反映各个国家的工业实力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0年,20世纪走过了三分之二,这个世界的前几名工业强国,和1900年的时候差不多。1900年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现在除了奥匈帝国已经去世,其余七国都稳稳地呆在top8里面。

唯一的变化就是中国,中国从一个被人踩来踩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国,不动声色地挤进了top8,并且低调地占住了老三的位置。

说低调可能有点夸张,1963年7月南海危机的时候中国可不低调,还吓了全世界一跳。还未完全结束的印尼军事行动也是。

“铁幕建立以来,最大的变化、也是对自由世界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在铁幕后面悄悄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并让冷战的东线有了‘竹幕’之称。”

“与中国的工业化相反,自由世界的二号选手英国,则在‘去工业化’的道路上疾驰飞奔。”

“现在我们可依仗的优势,或许不是英美同盟,而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的总体经济和军事实力。相比于华约,北约国家的整体实力占优。”

“至于中国,南中国海危机和印尼战争显示出它的战略方向是南进——扩展自己对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的影响力,韩国和日本对此可能会感到甚为安心。”

“但中国的发展受到国内发展不平衡的严重制约。中国只有1.4亿城市人口,中国在计算机、导弹、航天方面的所有成就均来自于此,其余近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不仅无法生产工业品,他们的生存还必须由城市生产的工业品维系,这使得中国无法建立庞大的核力量或常规军力……”

“这个英国专家的说法,愚蠢。”

爱丽舍宫。75岁的戴高乐听秘书阅读报纸的头条,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评价了一句。

“他只看到6亿贫困的农民,换一个角度,我却看到了6亿潜在的城市工人。不过我相信,英国高层的看法会比这个头版评论员高明。”

秘书:“总统先生,或许英国首相和他的班子还不如这位评论员……”

“法国需要与铁幕之内的国家接触,”戴高乐说,“我要在今年进去。先访问苏联,再访问中国。两个国家最好都能去看一看。你去安排吧。”

……

北京。

“切洛勉同志您好,瓦西里·米申同志您好。”

航天中心,唐华与苏联航天的两个技术负责人视频连线。

“唐,斯坦尼斯航天测试中心的公开视频曝光,苏共中央主席团已经疯了。按照米高扬主席的要求,我们正在准备一个方案,而且迫切需要与中国同志一起协商。”

唐华:“我也知道了此事。NASA沉寂了四年,现在他们拿出了大家伙。”

一周前,美国电视台播放了一组专题节目,是在位于密西西比州汉考克县的斯坦尼斯航天测试中心拍摄的。

这个航天测试中心是NASA最大的火箭箭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中心。其实早在三年前,土星-5号的F-1发动机就在这里做地面试车了,但NASA那时候保密得严,700吨推力的发动机测试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