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土星-5号先得一分(1 / 2)

《共-产-主-义正在蚕食美国》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要想弥漫全世界的狂妄理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红色阵营认为只要控制了美国就有望占领全世界。斯大林曾经说过:‘如果我能够控制美国的文艺与宣传,我将无需任何其他东西就可以将全世界变成共-产-主-义。’”

(斯大林:我没说过)

“‘老一代人、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年轻人的行为让他们很惊骇。’众议院议长约翰·W·麦考马克说,‘现在的流行音乐文化处处渗透着危险的思想。实际上,摇滚脱胎于黑人音乐,这本来就是一种破烂儿……啊不,一种单调的……还是不对,一种简单的音乐,是的。我认为摇滚的问题并不是从歌手唱《国际歌》开始的,摇滚的问题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

“前日麦考马克的批评在媒体界引起了争议,有媒体作者指责麦考马克是在复活10年前的麦卡锡主义。但也有一些媒体认为,共-产-主-义的文化渗透并不是疑神疑鬼,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

“约翰逊总统前往百老汇视察,聆听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并接见乐队指挥及歌舞剧演员,这可以视为白宫对音乐文化的一种明确的导向。美国不会复活麦卡锡主义,但也必须建立自己的防火墙。”

……

其实唐华也不是专门要“打摇滚牌”、“反弹攻击”什么的,主要是想早点在中国实现“手机外卖沙发,空调Wifi西瓜,趴那儿听歌上网”。

现在唐华的搭档是四个英国佬:伊恩·史都华、基思·理查兹、比尔·怀曼、查理·沃茨。

至于滚石的主唱米克·贾格尔?额,这位老兄居然以为只有溜冰和白粉才会被抓,上飞机前抽了大麻……现在在猫王的病房隔壁。

看人家披头士就严谨自觉得多,全乐队一个出事的都没有。

不过这时候约翰·列侬在台下,听唐华在上面唱《不再犹豫》,和他的几个伙伴评论唐华的唱功。

“音还比较准,我是说,也就只有音比较准了。”保罗·麦卡特尼说。

约翰·列侬:“这是他写的,随便他怎么唱都行。”

“不跑调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听听,现场音量真大!”乔治·哈里森说,“都快赶上前年我们在谢亚球场那次了!”

不过,就算“不跑调”这个基本人设,唐华也露了马脚。

唐华唱完下来,和旁边的这几位一一击掌庆祝,“哥,这是什么?”猫王问。

唐华:“什么什么?”

“我来瞧瞧,”约翰·列侬绕到唐华左边,发现他耳朵里有个小东西。捏住外露的小柄一扯,微型无线耳返就落到了约翰·列侬手里。

“我知道你唱歌音一直很准的秘密了。”约翰·列侬把耳返举起来摇了摇。

唐华:“……咳,这东西现在只有样机,很贵的。”

披头士、猫王、雏鸟,现在五个露出滑稽的表情,其他的人是龇牙咧嘴笑的表情。

在录音棚戴着大耳机才能有的耳返,现在被做成比指甲盖还小,不管多吵的现场,都能听到自己刚才唱的声音,校准发音。

嗯,这很唐华。

……

“NASA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阿波罗计划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两周之后,NASA将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用于登月的巨型火箭,这种火箭足可以将50吨重的飞船送往月球轨道,飞船携带一艘5吨的登月飞船,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

“为安全起见,巨型火箭的第一次试飞为无人试飞。”

上次唐华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舱有严重安全问题之后,NASA并没有公开回应。相反,NASA从那之后收紧了项目的新闻透明度,以至于都有电视台开始质问“你们把纳税人的钱都花哪去了?”

但NASA还是顶住压力憋着,只定期由发言人念稿子报进展,谢绝记者参观。

憋到6月1日,NASA终于搞了个大新闻。

唐华:“老钱,土星-5果然要首发了。”

“美国人的登月计划看来是很稳,”钱学森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他们就算失败一次,都可以在60年代结束前登月。不过,我们现在也可以在60年代结束前登月,只要不炸火箭。”

唐华:“加油!长征-15七月份也能打一发,我们这一年是赶回了不少进度啊。”

电视画面和照片都是由NASA自己拍摄、统一派送给报纸和电视台的,这次仍然谢绝记者入场拍摄。在官方视角的视频中,土星-5号110米高的巨大身躯已经组装成型,火箭旁边的检测人员看上去就跟蚂蚁一般大小。

检测完成之后,土星-5号的第一枚试射箭SA-501,加阿波罗四号的组合体,就要移动到发射塔,灌注燃料准备发射。

阿波罗-4号是一艘测试飞船,只打到近地轨道,在太空中绕几圈,9个小时后再入大气层。毕竟这次试射主要是测试土星-5号火箭本身是否可靠,飞船可以先不用管。

……

唐华从莫斯科回来后这一个多月一直在北京,除了日常工作、载人登月之外,还在努力猜第三次中东战争会不会开打、打起来会成什么样。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爆发于1967年6月5日。

也称“六天战争”:从6月5日凌晨打到6月10日,六天之内以色列砍翻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完收工服从安理会的停火决议。

以色列赚翻,抢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这些地区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是重要的缓冲地带。

至于第三次中东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表面原因是叙利亚和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发生武装冲突、巴解组织袭击居民点、埃及封锁了以色列的重要出海口蒂朗海峡等等。

其实后面双方都在准备干一仗。阿拉伯国家的准备是明面上的:

埃及10万军队进入西奈半岛的攻击发起位置;叙利亚出兵7万5千,约旦出兵5万5千,伊拉克出兵2万和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准备四面八方一起进军,把以色列抹掉。

以色列则暗中准备先发制人的作战方案,挨个打垮周边的阿拉伯国家。

6月5日凌晨,以色列飞机倾巢而出,分别扑向埃及十个机场,埃及空军瞬间被废。

纳赛尔怕丢人捂着不说这事,阿拉伯联军的其他国家不知道以色列已开始先发制人的打击。于是第二天,6月6日,以色列空军倾巢而出,用同样的方法废掉了约旦空军,叙利亚空军被干掉一半的飞机。

阿拉伯联军配合成这样,也没话可说了。

至此以色列的空中优势奠定,开始挨个收割阿拉伯联军的地面部队。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