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我的上帝!它在冒烟!(2 / 2)

但是粮食靠外调不可怕,只要自己的工业和各种产业搞起来,吃调入的粮食没关系,广西从1960年起基本就是这样的路子。关键是怎么多挣钱。

……

10月5日,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

沉寂两个多月的NASA突然高调官宣:第二枚土星-5号登月火箭即将于10月12日发射,搭载三名宇航员升空!

和第一枚土星-5的试射刚好相隔4个月,这个速度虽然在记者们实现的预测区间内,但差不多是顶着预测区间的上限。更重大的意义在于,这次土星-5号开始搭载宇航员了,这是不是说明,再经过两次试射,美国就可以登月了?

在密密麻麻的摄像机、照相机面前,预定乘坐土星-5号升空的三名宇航员:瓦尔特·施艾拉、沃尔特·坎宁安、唐·埃斯利走出训练中心,在门口与记者见面。虽然隔着玻璃墙,但记者说的话通过电话线可在训练中心门口播放,宇航员的回答也一样外放到记者人群中。

由于记者们是仓促赶来采访的,对宇航员也只能问一些“你紧张不紧张”“刺激不刺激”“感动不感动”之类的毫无营养的话语,宇航员也用官方辞令回答。

“请问,土星-5号还需要试射多少次,才能把人送上月球?”有记者问。

詹姆斯·韦伯:“嗯,这个问题,今天暂时无法回答。”

“肯尼迪总统说,美国会在60年代结束之前登上月球,NASA现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吗?”

詹姆斯·韦伯:“如果是以60年代结束之前为时间节点,我想是的。”

“那么,具体是69年还是68年?那一个月?”

詹姆斯·韦伯:“这个问题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只能确信,60年代结束之前一定登上月球。”

在航天员训练中心之外十几公里的地方,第二枚土星-5号——编号为SA-502,早已完成了火箭分段的垂直组装和检测,又沿着重型轨道运动到了卡纳维拉尔角LC-39A发射塔上。

火箭一二三级都齐全。阿波罗-3号的指令舱是真的,服务舱也是真的但是不装燃料;登月舱是样机,也没装燃料。三名宇航员在发射前进入阿波罗-3号的指令舱,由火箭发射到近地轨道,绕圈大约24小时后返回,在海面降落。

……

10月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埃里克·鲁德伯格拿着信封,先不忙打开,对在场的物理学界人士和记者先说了一段话:

“今天要宣布的结果可能违反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常理。”

“但是常理就是用来打破的,无论是在物理学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既然有人做出了众所周知的公认的重要发现,经过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审慎的讨论与民主的投票决定,我们坚持打破这一常理。”

“今天很荣幸,能与各位共同见证这一刻的诞生。”

鲁德伯格抽出纸条:

“196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中国工程院院长、苏联科学院院士唐华,以及苏联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陈难先博士,以表彰他们对激光冷却原子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激光冷却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低温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揭示了低温超导领域的本原物理规律。”

……

“唐华?嘿,唐华在西南考察呢,现在可能在贵州吧。”李复春说。

郭沫若:“那只好先把这个消息发到贵阳,让贵州的同志代为传达了。唐院长什么时候回北京?”

李复春:“得10月20号左右。”

总会计师:“回来就得讨论讨论怎么去斯德哥尔摩的事情了,还有过两天美国要发射第二枚登月火箭,这也是个大事。”

第二次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国内科学界是双倍的狂喜,第三次……还是狂喜,不过,现在大家对“唐华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

……

美国那边,美国普通人对土星-5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也有点司空见惯了。其实这也是美国选民和议员们要求的,你们花了纳税人这么多钱,总得时不时汇报一下进度吧。就算为了保密,在组装检测和发射准备阶段不让记者进去,发射那一瞬间总得直播一下吧。

10月12日,当地时间8时05分,卡纳维拉尔角LC-39A发射塔,土星-5号SA-502冒着一缕缕的白烟矗立。

三名航天员已进入火箭顶端的飞船指令舱,工作人员关紧舱门,移走栈桥。

“5,4,3,2,1,发射!”

和上次发射一样,土星-5号第一级的5台F-1发动机喷射火焰,发射塔、大地,甚至几百米外的观察点都感到剧烈的震颤。接着火箭解脱最后几个固定装置,110米长的火箭缓缓上升。

观察点的工作人员透过观察窗注视着土星-5号,就在火箭离开观察员视野的最后一瞬,观察员隐约觉得有一丝灰烟从火箭顶端某处冒出来。

这到底是自己眼花了还是火箭有一些状态不正常?不太确定,这要综合光学跟踪摄像头、其他观察站、空中的摄像飞机拍摄到的画面,才能分析出结论。观察员拿起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向上级报告:“火箭飞离发射塔,塔架、基座、排焰通道正常,升温幅度正常。”

观察员确实只需要报告这几个地方是否正常,他是贴地观察哨。

在发射指挥中心,从主任到普通员工,所有人在头20秒的心情很激动,20~30秒感觉有些疑惑,30秒后则是恐慌。

大约在23~24秒的时候,高倍率的光学跟踪镜头发现一丝灰烟从飞船指令舱一侧冒出来。30秒之后,烟原来越浓、越来越粗,这时候火箭在不断加速,但迸出来的灰黑色的烟却越来越明显。

第36秒,火箭的逃逸塔自动启动了,“砰”地一声,拽着阿波罗-3号的指令舱挣脱了火箭,向斜上方飞走。即便指令舱飞离了火箭,它的侧面还在不断冒烟。

美国观众:?!!!这次火箭试飞的目的,难道是测试这个小火箭?

发射指挥中心所有人:“我的上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