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超级工程与论战(1 / 2)

广交会结束10多天了,还有不少外商聚集在广州没走。

这些外商是等着接标的。

在23届广交会上,中国发布了正在规划的几个重点工程的宣传片,意味很明显:西方国家的厂商,手里有技术的话就尽管上来吧。

宣传片的重头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宜昌段把长江截留,修一个装机容量270万千瓦的水电站。既能发电,又能拦水防洪。此外,葛洲坝算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技术前导工程。

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配套的,是武汉到宜昌的汉宜铁路。

武汉到重庆的渝汉铁路太特么难修了,咱先修武汉到宜昌的路段,稍微容易点?……也不容易。

武汉-荆州-宜昌这一条线虽然山不多,但是地很烂,毕竟武汉、荆州这片地方古时候叫做云梦大泽,春秋早期武汉还泡在沼泽里,后来才慢慢干涸的。所以汉宜铁路最大的技术隐患就是通车之后地面逐渐沉降。

总之,葛洲坝和汉宜铁路算是一对组合。葛洲坝工程的建设如果有铁路运输物资和人员那就方便多了,而汉宜铁路与改善后的长江水道又各司其职,长江航运险负责大宗货物的低成本慢速运输,铁路负责速度要求较高的货物运输和人员运输(客运)。

第二个大工程也分为两个项目: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2期)和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的构想最早是1952年提出的,当时主席视察河南,发现河南虽然有一条黄河流过,但却非常缺水。再往北,河北天津北京也有类似的问题。而从河南到了湖北,长江流域的湖北水量又非常充沛。于是主席说“南方水多,应该从南方借点水来北方。”

南水北调的本意并不是给北京补水,而是给河南河北两省的大型工业城市提供用水保障。

南水北调东线从江苏补水给山东,是个相对规模较小的工程。中线最重要,它负责从长江流域引水给河南、河北。

丹江口水库既属于长江流域、水库海拔还特别高,水质也好,而且比较靠近北方,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最佳水源地。南水北调之前,先把丹江口水库的大坝再加高点儿,这就是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2期)。构成足够的落差之后,就可以建输水通道往北运水了。

第三个大工程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老早就想修了,但权衡几次,把铁路建设的资源投入到中西部人口稠密的省份,升级交通系统之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更高,所以前几年把青藏铁路暂时搁置了下来。到现在,按照先后顺序,也该轮到青藏铁路了。

第四个工程是滇黔桂公路网。

第五个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

这就是本届广交会中国拿出来可以进行国际招标的五个特大项目。

其实类似量级的超级工程还有七八个,不过那些工程不适合搞国际招标。

……

“在第23届广交会上,中国开出了5张超级采购单,分别对应中国即将开始的5项超级工程建设。”

“截留长江的大型水电站、从武汉通往宜昌的铁路这两项工程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始实施打通湖北与四川陆上交通的工程,其核心是修通从武汉到重庆的渝汉铁路。”

“在二战时期,武汉到重庆除长江航线外没有铁路,也几无任何现代化的公路,这被认为是重庆国民政府能在抗战中延续6年的主要原因。渝汉铁路当然会打破四川盆地的封闭性,使其‘第二心脏’的战略保险区地位不复存在。不过,现在假设‘华北沦陷时中国政府应安全撤退到哪里’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事情。”

“除葛洲坝-汉宜铁路外,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等,也都是深刻改变中国经济格局甚至天然地理格局的巨大的工程,因而将其称为超级工程是相当恰当的。”

“在广交会上,中方透露,四五期间中国每年将动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工程专项资金,用于材料、设备或技术采购。据估计,中国政府每年还会另拨款50亿人民币以上,用于上述超级工程的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技术所动用的外汇额,已超过了30年代初期苏联从西方引进机器设备的最高峰值。”

“‘超级工程’只是中国每年基础建设投资项目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规模稍小的建设项目在并行开展。”

“中国的超级工程项目拟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其中一些已经触碰了巴统所规定的工业技术转让的底线,如水电站的大型水电轮机组、大直径天然气输送管道系统等。对于此情况,中方发言人仅用一句‘我们已了解’作为评价,而在招标公告中并未移除这些敏感工业设备和工业技术的采购。”

《朝日新闻》的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以《中国の超级工程》为题,在日本内部各阶层人群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企业家看见的是“每年10亿美元以上”,而且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日共看见的是“超级工程”,商业中介看见的是“巴统”和“禁运”,军事专家看见的是“四川盆地”——不是防卫厅队的军事专家,是二战史研究家。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就要开始分头动笔,长尾桑,你研究一号会战最有心得,河南、湖南的战斗一定是由你来写了。”

近藤科长交待任务,长尾正夫应了一声,但却有点无精打采:

“近藤君,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一个早已死亡的中国政权的战法战略,我们难道不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研究八路上面吗?”

“长尾君是想参加《华北治安战》的编写组?”

长尾正夫:“我一直在研究共-产-党从抗日开始的作战战法,从他们在昭和12年夜袭阳明堡的战斗开始,……到内战时的历次战斗,再到刚刚结束的印尼战争,中-共军的战术思想是一脉相承下来的。”

近藤:“这可就有点开玩笑了,前后时间跨度三十年,两个时代使用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有了天翻地覆的发展。”

长尾正夫:“但是精神传承是不会变化的。”

……

广东,韶关地区(韶关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