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二,南极科考的冰火洗礼(1)(2 / 2)

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南极条约》的协商国之一,但那时候美国和英国说不同意,想把中国从协商国行列里踢出去。

美国代表说,这个南极条约啊,协商国应该由两种国家组成,一种是离南极洲距离很近的那几个毗邻国家,像南非、智利、阿根廷。另一种是虽然不和南极洲毗邻,但已经在南极设立了科学考察站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日本、挪威。

中国呢?美国人说你们中国不是南极洲毗邻国家,也没在南极有考察站,南极和你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怎么能成为协商国呢?

竺院士的发言说得很清楚,我算是知道萧司令员为什么说“马上组织远征队”“越快越好”了。

接着总参情报部的刘部长发言,说根据现在联合国的谈判进度和各国的态度,《南极条约》可能在1959年12月底或者1960年1月就会正式公布,那时候起草条约的国家就是协商国,其他的只管过来签字的国家是签约国。

外交部的伍副部长说,在联合国谈判桌上,他们会尽量扛着美国人的无理纠缠,中国是个大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五常其他四常都是协商国,就我们不是,那是不合理的。但是,海军和海运部门这边,有必要尽快,最好是立刻开展南极科考的项目。

……

萧司令员这时候拍板定音了。他说:

“人民海军从成立到现在,从来都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队伍,无论时间多紧,客观条件有多不齐备,只要国家点将,我们就要做好出征的准备和决心!”

萧司令员表态之后,竺院士明确了一个时间点,那就是中国的科考船远征队,必须要在1959年12月1日抵达南极洲海域,然后在南极洲的这个夏天周期内,完成科考站的建设。南极洲在南半球,我们的冬季就是那儿的夏季。从12月1日倒推,科考船远征队就要在10月15日左右出发,我们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做好一切出航准备。

程局长也表态了,说船舶工业按照二五计划的安排,1962年才会有极地科考船服役,现在只有一艘万吨的抗冰货轮“大北”号可用,目前还在跑海参崴到大连的航线。但是船舶工业系统可以在三个月内把它改成科考船。

另外,苏联同志那边也有好消息,他们在海参崴有一艘现成的9000吨抗冰运输船,虽然吨位比“大北”号小四千吨,但是冰区航行能力比“大北”号还强。国家已经去租这艘船了,租下来之后,就可以组成一支两艘船组成的远征队,前往南极。

这两艘船组成的编队,领队就是方天际老方,他同时还兼任“大北”号的船长。

老方是远征队的船舶领队,那整支远征队的队长是谁呢?是我。

可这次开会,从进门到现在,我一直就在记笔记,说的话不超过5句。当萧司令员点到我,说我是总队长,管着船舶队、科考队、工程队和卫勤队的时候,我都愣了。

我站起来说,萧司令员,我是威海基地的副司令员,而且是专职负责基地事务的副司令员,我加入海军就没指挥舰艇编队,上军舰出海的次数都不多。要我带队远征南极,我可能会迷糊。

萧司令员说:“沈镇东啊,这次南极科考,最难最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什么?不是远航,是建设啊。”

萧司令员又说:“从中国开船到南极除了路远一点,其他也没什么。咱们正在建立六分仪体系,这可是世界独一家的卫星导航星座,船不管在哪里,开一下卫星接收机就能马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误差100米以内。你说,有这样的东西,把船开到南极算是难事儿吗?”

听萧司令员这么一说,我这才发现自己之前脑子想歪了。

萧司令员:“小沈,你负责了好几年的威海基地建设工程,码头宿舍洞库公路机场,搞得还不错,指挥舰队你不擅长,盖房子你擅长,就这么决定了,你就负责盖房子,从威海盖到南极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