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可找到你了,达瓦里希(三)(1 / 2)

“卢加科夫同志,我的讲义你们已经用电报发回莫斯科了?”唐华听卢加科夫刚才说的话,追问了一句。

卢加科夫点点头。“可能现在已经开始发报。我走的时候,国际联络处已整理出主要内容,一边翻译,一边拍发。不过说实话,数学公式用电报发送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一个公式要用一大段文字才能描述清楚。”

唐华:……

国际联络处全称是第三国际驻延安联络处。1943年第三国际解散之后,国际联络处的公开名字已经变成了俄罗斯各通讯社驻延安记者站,但卢加科夫以及延安这边都还习惯叫国际联络处而不是延安记者站。其实这机构的人员和用途也没怎么变化。国际联络处有足够的翻译人手,也有大功率电台可直接与苏联通信。

“卢加科夫同志,你来延安真是来得巧,”刘副主席说,“由于东北形势变化很大,我们需要与苏方再次商议东北今后的发展问题。”

卢加科夫听完翻译,没有说话,拿起粽子啃了一口,慢慢咀嚼粽子外面硬硬的菜叶。在来见唐华之前,卢加科夫在军委已和主席、总司令等人谈过。来到这里,刘副主席还是没放过他……还真是非常头疼啊。

“最近半年,美国对常凯申、果军的支持力度超乎我们的意料,应该也超出了你们之前的预料。当前进入东北的果军已超过40万人,都是齐装整建制的部队,其中还有相当多的全美械部队。我军目前在东北只发展到30万人,大部分部队是新组建的,训练不足,装备弹药未配套。”刘副主席继续说,“前段时间在四平的战斗,我军最后选择从四平撤退。鉴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我们最后可能还要放弃长春,以松花江作为我们与果军的分界线。我们需要苏方提供更多的支持。”

“刘副主席同志,苏联此前已定下了对华的外交准则,不能轻易改变……”

“可美国事实上已经改变了对华立场,违背了美国自己所言的准则,不是吗?向果军提供运输舰艇、军用飞机,直接向果军提供武器弹药,纵容果军在东北和华中破坏停战协定……”

“苏联不能武装介入中国的国内冲突,这一条是绝对不能违背的,包括直接出兵、派出军事顾问。”卢加科夫说。

“卢加科夫同志,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已在主动出击,不只是中国,在希腊、南斯拉夫、东欧……美国都开始对苏联进行战略紧逼,”唐华插话道,“自丘吉尔铁幕演说披露到现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已从二战初结束时的保守化,逐渐转化为积极进攻态势,我想苏联对此也是清楚的。如果不适当显现出一定的强硬立场,苏联在国际政治和地理空间上受到的压迫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苏联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在外交态度上其实是非常“苟”的,原因有很多:苏联二战中人口损失极大,1946年还遭遇了粮食歉收,美国独家拥有原子弹,而且美国及盟国的常规军力总和也超过苏军等等。所以斯大林选择了苟,直到1949年才逐渐活跃一点。

等翻译把唐华的话翻译完,刘副主席又接过了话:“苏联本身的安全,与周边GC主义政权、GC主义运动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上述几个地区,GC主义运动无法成功,或是已建成的政权又被反动派颠覆,就会导致苏联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届时苏联自己都不得不维持一支极其庞大的常备军,这又会给苏联的建设与恢复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人在桌旁讨论了许久,卢加科夫同意把今天商谈的内容记录下来,附上ZG大佬联名签署的意见,发回莫斯科供外交部和苏共商讨。此外,卢加科夫还与三人谈了很多具体的事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