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时间的快进键(四)(2 / 2)

蔡廷锴作为民革的首席代表,从香港启程,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旅行,9月29日到达哈尔滨。

“蔡将军,欢迎您的到来!”总会计师亲自出门欢迎蔡廷锴及民革代表团。

“您是第一个抵达解放区的民革人士,也是第一批抵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有你的加入,反蒋统一战线的力量又壮大了!”见面的简短会谈上,总会计师说。

“多谢贵党的赞誉。今后我党将与贵党团结一心,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为国家独立富强而奋斗,”蔡廷锴说,“而且,鄙人也不是第一个抵达解放区的民革人士。三年前,我党的前身民促成立,就向延安派出了唐华为首的考察团,与延安方面联络。之后唐华就留在了延安。”

总会计师笑道:“原来这样。那我们就是早已有合作的基础和先例了。”

“话说回来,唐华留在延安之后,已有许久没与我们联系了,”蔡廷锴又说,“唐华这后生啊,思想比我们激进,他将考察团其他人员派了回来,自己想必是留在延安协助贵党了。唐华是我的邻村同乡,我与他父亲也是故旧好友,不知陈先生是否方便……向贵党中央询问一下?”

总会计师点点头:“当然可以。我让通信局的同志去安排。”

第二天,总会计师亲自到蔡廷锴的住处送电报:“主席、总司令听闻蔡将军安全抵达,很是高兴,特地给蔡将军发来电报。”

“蔡廷锴将军:”

“听闻阁下以及民革的代表团安全抵达哈尔滨,甚慰……”

“……唐华1946年4月抵达延安,讲学授课、协助我方工作,贡献良多。至六月份,因苏联方极力邀请前往莫斯科做学术报告。最近两年先后在苏联科学院、各地设计局做报告及科研。事务繁忙,但已有归国日程及计划,我们中央的同志也盼望他能早日回国。”

……

1948年12月6日,新保安。

果军35军101师倾巢而出,以求突破我军阻击线,返回北平。匆匆赶到的12旅和游击队在阻击线上苦战一日,终于将101师打退,35军被迫困守新保安。

在6日的战斗中,12旅二营一连连长徐瑞被流弹击中腹部,壮烈牺牲。徐瑞是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物理系学生,1945年入党,牺牲时年仅21岁。他是第七个在战争中牺牲的、听过唐华的课的学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